•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訪談

    楊昆:電力資源的“全國一盤棋”,下了這幾招“大棋”

    中能傳媒發布時間:2025-09-02 08:49:25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計劃初步建成的關鍵之年,歷經系統謀劃與攻堅克難,中國電力市場改革實現歷史性躍升,初步建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治理完善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一、奮楫篤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逐年攀升,2025年上半年市場化交易電量2.95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約61%;預計2025年全年市場化交易電量將超6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約三分之二,占全國售電量比重約四分之三,交易電量較“十三五”末實現翻倍增長,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占比提升20個百分點。電力生產組織方式從計劃主導邁向市場驅動,電力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日益凸顯。

      (一)統一電力市場基本規則“四梁八柱”基本確立,賦能電力發展新格局

      一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基本建立。以《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為基礎,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規則為主干,市場注冊、計量結算、信息披露規則為支撐的“1+6”基礎規則體系基本建立,奠定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制度基礎。

      二是“統一市場、協同運作”的電力市場總體架構基本建成。電力市場在保供應、穩價格、促消納方面的支撐作用顯著躍升。跨省跨區交易打通電力“高速公路”,地區間要素流動實現質的飛躍。“十四五”期間,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方式不斷豐富,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正式建立,促進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暢通流動。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實現重要突破,資源互濟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南方區域電力市場轉入連續結算試運行,南方五省區實現“統一交易、同臺競價”。成立長三角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建立長三角電力市場互濟交易機制。

      三是電力市場功能作用不斷增強,多品種、多功能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中長期交易機制持續完善,市場運行基礎不斷夯實。中長期交易實現常態化開市,交易電量占市場電量比重達90%以上,充分發揮了保供穩價的“壓艙石”作用。交易品種豐富,交易周期縮短,交易頻率提升,交易靈活性顯著增強,有效提升電力市場的銜接水平。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全面加速發展。2023年以來,山西、廣東、山東、甘肅、蒙西、湖北、浙江7個省級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福建、陜西、安徽、遼寧、河北南網、黑龍江6個省級電力現貨市場進入連續結算試運行,十余個省份進入試運行,形成了加快推進的良好態勢。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實現全國覆蓋,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調節器作用顯著增強。以調峰、調頻、備用等交易品種為核心的輔助服務市場初步形成,輔助服務市場與現貨市場協同運行機制逐步成型,為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注入新質生產力。

      (二)由市場決定的電力價格機制不斷完善,激活能源革命新引擎

      一是全面深化上網電價改革,激發市場資源配置新動能。2021年,通過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實現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全部放開,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由市場決定的電力價格機制初步建立。2025年,上網電價改革全面擴容,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機制,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市場,與其他各類電源同臺競價,充分發揮市場發現價格、平衡供需的作用。

      二是不斷完善電網輸配電價體系,為市場化交易奠定基礎。“十四五”時期,輸配電價改革持續推進,完成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建設,開展四個監審周期的輸配電成本監審,實現分電壓等級核定輸配電價,引入系統運行費歸集和疏導系統調節性成本,為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提供支撐。

      三是持續建設容量保障機制,提升系統安全保供能力。2023年,煤電容量電價機制建立,首次實現了電能量價值和容量價值的區分,是對我國電價結構的重大調整完善,有力推動煤電機組功能轉型。

      (三)綠色電力交易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引領低碳轉型新航程

      一是綠色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初步建立,環境價值兌現的政策基礎逐步夯實。“十四五”以來,綠色電力交易蓬勃開展,綠色電力證書核發機制全面升級,實現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的全覆蓋;截至2025年6月,已累計核發綠證63.26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43.37億個;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環境屬性憑證的作用更加突出,綠色電力交易機制不斷完善。

      二是綠電、綠證交易與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協同發力,為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十四五”以來,我國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呈指數級增長。截至2025年6月累計交易綠電已超過4500億千瓦時,年均增速接近150%;累計交易綠證9億個,其中2025年上半年交易綠證已達3.48億個,“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超過4倍。建立了強制與自愿相結合的綠色電力消費機制,暢通新能源通過綠電、綠證市場實現環境價值的路徑,以更大力度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二、踔厲奮發,擘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新畫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這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電力行業要全面落實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改革任務,以高標準電力市場建設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筑牢根基。

      (一)錨定“五統一、一開放”戰略目標,著力打造規范高效、開放互濟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在能源領域的實踐載體,需要根據黨和國家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要求,努力做到“五統一、一開放”。

      一是推進電力市場基礎規則體系逐步完善,實現電力市場基本規則統一。持續完善國家層面基本規則體系,推動各省(區、市)結合本地電力供需形勢和市場發展階段,在遵循國家層面基本規則的基礎上,制定各省(區、市)配套細則,為規范各省電力市場建設運營、促進跨省跨區市場與省級市場協同融合奠定基礎。

      二是強化輸電通道、市場技術支撐平臺與市場主體服務機制建設,實現電力市場設施高標準統一和聯通。提升電網互聯互通水平,顯著增強跨省跨區電網輸送能力,為實現更大范圍的電力資源余缺調劑和清潔能源消納提供堅實支撐。構建覆蓋各級市場、功能完備、安全可靠的電力交易平臺體系,實現交易申報、出清、結算、信息披露等核心業務全流程線上化、自動化處理。全面推行“一地注冊、全國共享”的市場主體服務機制,簡化市場準入流程。

      三是構建“四個全面覆蓋”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實現全國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實現交易品種全面覆蓋,構建以電能量為核心、容量市場為保障、輔助服務為調節器、綠電綠證為增長極的多維交易體系;實現經營主體全面覆蓋,各類電源品種公平準入、同臺競爭,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市場比例逐步提高;實現交易周期全面覆蓋,中長期年度、月度、月內交易全覆蓋,并進一步向更短周期延伸,與現貨交易無縫銜接;實現市場范圍全面覆蓋,省級、區域和跨省跨區市場協同運作。

      四是建立服務規范、標準協同、數據融通的標準支撐體系,實現服務和技術標準統一。增強電力交易服務能力,優化市場交易組織流程,實現交易組織各環節統一、順暢,市場信息披露規范、及時。完善電力市場標準體系,建立全國統一的技術標準;實現各級市場的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協同運作。推動電力市場各類定義、技術和數據標準總體一致、有效銜接,促進技術、數據等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合理利用和共享。

      五是健全法規完善、信用約束、科學評價的協同監管體系,實現市場監管體系公平統一。完善市場監管法規和規章制度,推動監管權責明確、統一尺度、統一標準。推進電力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實現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保障市場高效有序運行。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評價體系,定期監測和評估市場建設運行情況。

      六是夯實市場機制基礎、暢通要素流動渠道、筑牢公平競爭秩序,實現市場公平開放。確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消除市場壁壘,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保障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進行優化配置。健全法規制度,防止不正當市場干預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二)統籌“安全、綠色、經濟”關系,著力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交易機制和價格體系

      一是通過市場化機制尋找能源轉型最優解。建立基于電能價值和供需關系、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電力系統物理規律的科學完善的交易和價格體系。電能量價值體現電力實時供需關系與生產成本,容量價值保障系統長期供電充裕性,輔助服務價值補償調節資源對系統穩定性的支撐作用,綠色價值反映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

      二是發揮價格信號的引導作用,逐步建立激勵相容的市場機制。通過完善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價格信號對于電力發展、規劃、投資和消費的引導作用,激勵經營主體主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要求,支撐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三是配套合理的容量保障機制,提升系統安全保供能力。持續深化電力容量保障機制,合理反映常規機組容量價值;將系統可靠性需求轉化為可量化的價格信號,并作為電力規劃的重要依據;研究建立中國特色的容量市場,保障電力系統容量充裕度。

      (三)完善新能源環境價值市場化實現機制,著力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是全面落實強制與自愿消費相結合的綠證市場機制。隨著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需要配套必要的場內和場外政策,以機制保障與市場價格引導營造穩定的新能源投資環境,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機制電價政策和差價合約模式之外,還需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與綠電、綠證市場相結合的市場模式。進一步落實用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擴大重點行業強制綠證消費比例,形成以綠證作為履行消納責任的主要手段、體現可再生能源綠色價值的市場機制體系,提升用戶綠色消費動力,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實現能源消費革命。

      二是完善綠證交易定價體系,全面拓展綠證應用場景。探索綠色價值的科學核算方法,建立綠證價格指數,充分、合理體現新能源環境溢價。鼓勵通過綠電交易方式落實跨省跨區優先發電規模計劃,推動發電企業與跨省區用戶直接簽訂綠色電力交易合同,促進綠電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研究建立綠證二次、多次交易機制,提升綠證交易的流通性。助推電-碳-證融合發展,拓寬綠電、綠證應用場景,激發用戶可再生能源消費需求。

      國家能源局 中能傳媒 新華網 聯合出品 中國電力報記者:馮聰聰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性午夜AV在线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