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驚現"串謀漲價"!發電央企兩公司被這省電力交易中心重拳出擊?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5-08-13 16:40:44 作者:電力網團隊
2025年8月7日,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一則通報在電力圈引發震動——華能陜西能源銷售有限公司與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因"串謀抬高批發電價"被給予紅牌警告,并面臨多項嚴厲處罰。這是陜西省1065號文發布后首個被公開曝光的違規案例,也是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又一記響亮的警鐘。
謀取不當利益:新政發布僅五天就頂風作案
2025年7月31日,陜西省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8-12月電力市場分時交易結算有關工作的通知》(陜發改運行〔2025〕1065號),明確規定"嚴禁售電公司與其他經營主體通過私下協商、場外交易等方式不合理抬高批發交易價格和合同價格"。
然而,就在新政發布短短五天后,8月4日,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監測發現:華能售電公司與華能照金電廠將年度火電雙邊協商交易中8月份的執行價格由380元/兆瓦時抬高至424元/兆瓦時,漲幅高達11.6%!
"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力市場從業者如此評價。交易中心在通報中措辭嚴厲地指出:"以上行為違反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和1065號文件精神,售電公司與發電企業通過串謀報價不合理抬高批發交易價格,故意縮小售電公司批零價差,逃避與用戶進行超額收益分享,謀取不當利益,侵害電力用戶合理權益,擾亂電力市場價格秩序。"
處罰力度空前:紅牌警告+暫停交易資格
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違規行為,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祭出了一套"組合拳"處罰措施:
——不予受理此次調價申請
——向兩家企業下達違規交易行為告知書
——給予兩家企業紅牌警告
——記入信用評價事項各扣100分
——暫停華能售電公司后續年度交易資格,直至整改完畢
——暫停華能照金電廠上網電費結算,直至整改完畢
值得注意的是,被罰的兩家公司均隸屬于華能陜西發電有限公司,而后者還是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的股東之一。這種"大義滅親"的做法,彰顯了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秩序的堅定決心。
為何鋌而走險?利益驅動下的"貓鼠游戲"
業內人士分析,兩家企業的違規行為背后有著精明的利益算計。1065號文要求"對于各售電公司月度平均度電批零差價高于0.015元/千瓦時的部分進行零售市場超額收益分享",超出部分收益由售電公司與零售用戶按2:8比例分配。
"通過抬高批發價格,可以人為縮小批零價差,從而規避與用戶分享超額收益。"一位電力市場專家解釋道,"這相當于把本該返還給用戶的八成收益,通過'技術手段'留在了集團內部。"
事實上,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并非孤例。近年來,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各種規避監管的"創新"手段層出不窮:
——利用信息不對稱誘導用戶簽訂高價合同
——偽造公章、假合同簽約用戶
——違規代操作用戶交易賬號
——通過"居間商"層層加價
——與用電企業采購人員"暗箱操作"
折射"批零矛盾":陜西電力市場的困局
此次事件折射出陜西電力市場長期存在的"批零矛盾"。數據顯示,2025年1-6月,陜西零售市場整體批零價差為0.0241元/千瓦時,但眾多零售用戶的購電價格高達市場均價的1.1倍以上,部分售電公司購銷價差甚至超過0.1元/度。
這種價差懸殊的現象引發了廣泛不滿。7月17日,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就曾發布《告陜西電力市場經營主體書》,痛陳市場亂象:(相關鏈接:強烈譴責!這省電力交易中心為何怒了)
——49家售電公司售電均價超市場平均水平1.05倍
——51家售電公司零售價格高出批發價0.05元/度以上
——用戶投訴反映存在價格欺詐、偽造合同、違規代操作等問題
反映生存焦慮:煤電企業的"轉型陣痛"
更深層次看,此次事件也反映了傳統煤電企業在能源轉型背景下的生存焦慮。華能國際2025年半年報顯示,雖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4.26%,但這主要得益于燃料成本下降,而非主營業務改善——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70%,發電量和上網電價雙雙走低。
"煤電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一位能源分析師指出,"靈活性改造投入大、新能源擠壓市場份額、容量電價難以覆蓋固定成本...這些結構性難題不是短期煤價下跌就能解決的。"
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尋求利潤增長點,而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的"灰色地帶"就成了他們的"新戰場"。
監管持續加碼:陜西打響"市場秩序保衛戰"
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陜西監管部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政策層面:1065號文新增針對性條款,明確禁止不合理抬價行為
信息披露:交易中心定期公布批發零售價格、價差排名等詳細信息
處罰力度:對違規行為"零容忍",建立紅黃牌信用懲戒機制
長效機制:優化中長期交易分時價格形成機制,推動與現貨市場銜接
"這次通報只是一個開始。"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未來對批發零售市場的'高壓'監管將成為常態。"
建立健康生態:市場化改革任重道遠
此次"紅牌事件"為電力市場化改革提供了鮮活案例。一方面,它暴露出市場規則尚存漏洞、監管體系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監管部門維護公平競爭環境的決心。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一個健康的電力市場,需要的不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恐慌,而是'良幣驅逐劣幣'的生態。"這既需要監管部門的嚴格執法、企業的自律創新,也需要每一位市場參與者的理性選擇和共同監督。
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陜西此次重拳出擊,能否為全國電力市場秩序整頓提供借鑒?華能兩家企業將如何整改?"批零矛盾"能否得到根本緩解?這些問題,都將持續考驗各方的智慧和決心。
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電力網
電力網簡介:
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