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下工程早有布局——揭秘“國家隊”如何織就超級水電的保障網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5-08-12 14:05:26
當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開工時,世界目光聚焦于這項“世紀工程”的規模與雄心。但鮮為人知的是,國家早已為這一超級項目織就了一張由央企、科研院所和產業鏈巨頭組成的“保障網”,從技術攻堅到生態保護,從能源外送到區域振興,布局之深遠遠超想象。
“國家隊”集結:從廣東藏粵直流電力公司到國網西南電力研究院
7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官宣成立中國雅江集團有限公司,這家位列央企名錄第22位的“新巨頭”,被賦予“世紀工程總管家”的使命。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揭牌儀式上強調,“堅持質量為先、安全為本,注重科技攻關和生態保護”“全力把雅下水電工程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世紀工程、標桿工程”。
而更早的布局已悄然展開。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合資成立廣東藏粵直流電力公司,共建2681公里“藏東南-粵港澳”特高壓通道,是全球首個特高壓四端柔性直流工程,總投資550億元,計劃2029年投產,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100%綠色電量450億千瓦時。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西南電力研究院,2024年底國網總經理龐驍剛在籌建工作推進會上表示,組建國網西南電力研究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迫切需要。
技術“黑科技”:從空氣軸承到智能掘進機
雅下工程的挑戰不僅是規模,更是技術極限。工程采用的“截彎取直、隧洞引水”模式,需挖掘單洞超50公里的引水隧洞,且面臨高含沙量、地震頻發等難題。為此,東方電氣研制耐泥沙磨損的沖擊式水輪機,線速度達120m/s(相當于臺風風速),突破2000米水頭壓力極限;上海電氣與德國Voith合資公司共享高原泥沙磨損模擬數據庫,研發耐磨轉輪材料;中國電建則定制了直徑15米的智能盾構機,可實時感知巖層變化;中國能建服務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升級,旗下易普力民爆公司提供高原定制爆破服務;鐵建重工、中鐵工業供應50臺硬巖掘進機(TBM),單臺價值3億元,專攻3000米超深埋隧洞。
產業鏈“狂歡”:從水泥廠到碳交易
超級工程拉動超級需求。西藏天路、高爭民爆等本地企業已擴產高原特種水泥和民爆物資;中國電建、中國能建憑借在電力勘測設計領域的絕對實力,將拿下多數勘測設計訂單。更長遠的是,雅下工程每年3000億度綠電產生的碳匯指標,未來可通過碳交易為西藏財政“造血”——華夏基金測算,僅此一項或年增收益數十億元。
未來已來:一場跨越多年的國家行動
從雅礱江流域的“水風光蓄互補”試點,到雅下工程的全面鋪開,中國清潔能源戰略的連貫性清晰可見。正如銀河證券所言:“這不是單一工程,而是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支點。”隨著2035年全面投產的倒計時啟動,這張由央企、科技與資本共同編織的“保障網”,正將世紀工程的藍圖一點點變為現實。
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電力網
電力網簡介:
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