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新冠疫情尚在肆虐的環境下,3月初,水電五局建設者來到了西非內陸國家,一個新的國別、新的市場---------——布基納法索,恰逢當地全年最熱的旱季,40多度的高溫就好像是當地人熱情奔放的寫照。依稀記得領導帶領團隊去勘查現場的那天,正午的陽光是格外的刺眼,空氣中更是夾雜著沙土的嗆鼻氣味,腳底板都燙的發疼。
因為是新的市場,面臨著環境陌生、物資匱乏、疫情嚴峻的大環境,為方便項目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第一批進場員工在簡單攻略之后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從此我們與當地朋友的兄弟情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熱愛中國的“中國通”西塞
"找西塞聯系一下桌子哪里買的很便宜?"
"問西塞有沒有認識會說中文的司機,幫我們介紹一個?"
"問一下西塞,能不能幫我們去市場上找一下質量好的發電機?"
大家口中的“西塞”是項目部的翻譯,不僅長得很帥有著一雙大長腿、高挑俊朗,更是有長達7年的在中國臺灣的留學經驗,因為在留學期間做過法語培訓班的外教老師,參加校內組織的各種聯誼活動,這種種的實踐活動使他練就了一口相當正宗的普通話,甚至對成語、地方俚語甚至是流行的網絡用語的理解和適用都恰如其分,這無形中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和便利,包括工作上協助我們參加技術會議、聯系當地清關運輸公司、技術咨詢了解當地慣用的程序、招聘當地工程師、甚至是生活物資的采購等等。
他說過,在這個國度,能夠懂得中文并且能夠運用中文進行正常溝通交流的人非常少,他也是因為各方面能力出眾,由國家公派去中國留學學習,他為此感到非常的自豪與驕傲,也很感謝公司給予的這次工作機會,希望能將自己所學所知用于自己國家的建設發展。
由于項目車輛有限再加上離城較遠,大家經常同時出去分頭辦事以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記得有次我們辦完事情都已經下午四點多了,沒吃午飯的我們都餓的前胸貼后背,但是考慮疫情,就只下車在路邊的超市買了面包和飲料補充體力,這是西塞說:“能不能幫我帶一顆檸檬”,回到車上常規的酒精消殺之后,我們便開始享用這頓簡單的美食,這時西塞的慢悠悠的動作吸引了周圍同事的目光,他將檸檬切片放進可樂杯,這時他也注意到了大家的好奇,說:“沒試過吧?可樂加檸檬,能快速祛除疲乏、補充能量,這可是我女朋友教給我的”,也會“畫風一轉”對著我們一位男同事說:“反正疫情嚴峻、現在也不好回國休假,要不我給你介紹一位當地媳婦照顧你。”他就是這樣一位很治愈的老朋友。
“顧家的好男人”吳森尼
"吳森尼"是項目上的司機,用勤勞、熱愛生活等詞眼來講他的故事一點不為過。在項目上的工作向來都是繁重而機械的,尤其項目初期每個人都擔任著好幾個項目的職責、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自然他的工作也不僅僅是司機。
每天上班之前他就早早地來到項目清洗車輛,同事們經常說“司機這車擦著真干凈啊,都不忍心踩臟,洗車的費用都節省了一大筆”。大家曾不止一次的問他為何不就近租套小一點的房子,這樣就不用天天這般辛苦的來回奔波也能降低通勤風險。每當我們聊起這個話題,他長嘆一口氣,意味深長的說道:“周邊房子太貴了,更何況我媳婦懷孕了,還有2個月就要生了,她現在很辛苦,我需要每天回家照顧她。”接著他說,“這邊工作機會很少、失業率高,有這份工作已經很好了,辛苦點沒事這樣就有能力照顧家人,給他們好一點的生活 。”這便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顧家的好男人”。
日常生活采購中,他也會給我們很多好的建議,哪里買菜新鮮,哪里買東西更優惠,也會在我們收到不友好言語時也會第一時間沖在前面保護我們。他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中國,聊天中得知他前幾年和朋友一起去過中國廣州,用著蹩腳的中文他說“那邊的真的很發達、中國人很熱情,但是東西好貴,帶的錢沒多久就用完了,當時還找朋友借了錢還是用完了”,我說:“那可不,那是一座夢想的城市、是一座充滿朝氣城市、更是一座為每一個奮斗者提供舞臺的城市”,他笑著說:“等賺了錢,還要帶著家人再去一次中國”。
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中布兩國從2018年復交以來到瓦加杜古東山新國際機場的成功合作,再次印證了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尊重基礎之上的合作才有可持續性。為了中布兩國的多層面的發展,中布全體建設者將繼續攜手共進,為“一帶一路”建設添磚加瓦,一起譜寫中布友誼、兄弟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