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就緒,可以起飛!”近日,在位于湖北大冶的±800千伏永興換流站工程現場,隨著操作人員一聲令下,搭載著自鎖式掛拆夾具的無人機緩緩升空,精準飛向40米高的輸電線路。這是國網湖北電科院運用“無人機平臺+自鎖式掛拆裝置”開展特高壓線路參數測試的一幕,此次作業也是該技術在國內的首次應用。
據了解,輸電線路參數測試是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而引線的掛拆是其中的關鍵步驟。在傳統作業模式下,輸電線路引線掛拆不僅耗時久,還需要作業人員長時間高空作業,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
“以往,作業人員需要穿戴厚重的安全防護裝備攀爬到幾十米高的鐵塔,通過繩索將測試引線從地面吊運至高空,然后纏繞并固定在輸電線路上,整個過程耗時費力,通常需要3至4個小時,而且作業人員長時間暴露在高空、感應電風險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高空墜落、觸電等嚴重安全事故,對人身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國網湖北電科院輸電室技術專家汪顯康介紹。
為提高測試工作效率,國網湖北電科院創新性提出的“無人機平臺+自鎖式掛拆裝置”工法,將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該工法通過無人機將自鎖式夾具穩穩送到指定位置并自動鎖緊,整個過程無需人員登高。“現在通過無人機掛載自鎖式夾具進行高空精準投放,最多30分鐘就能搞定,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從根本上消除了高空作業風險。”汪顯康表示,“現在作業人員在地面就能完成操作,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將夾具精準掛接至導線上,就如同在高空中為導線“穿針”。為確保掛拆過程萬無一失,國網湖北電科院項目團隊在模擬線路上進行了反復試驗與論證,為克服夾具在無人機懸吊過程中擺動問題,項目團隊對夾具進行優化,通過調整夾具重心來提高穩定性。同時,該項目團隊還總結出了一套三機協同的掛線工法,即操作兩臺小型無人機懸停于導線兩個方位,為掛接無人機提供輔助視野。最終,國網湖北電科院順利完成引線掛拆任務。
此次技術創新的成功應用,不僅為特高壓線路參數測試提供了新方法,也為電力行業高空作業的安全高效開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完善這項技術,讓它在更多場景發揮作用。”國網湖北電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此次成果為契機,推動更多“機器代人”技術落地,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來源:極目新聞 作者:劉超、劉曉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