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不存在多的問題,我們認為分布式光伏越多越好,它的潛力非常大”。
在8月9日2017年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光伏分論壇上,國網能源研究所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這樣講到。
“分布式光伏發展得并沒有太多,這只是一個開始!”
“今年是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元年”
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1.02億千瓦,同比增長56%。其中,光伏電站累積8439萬千瓦,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83%,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地區;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1743萬千瓦,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17%,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
李瓊慧透露,截至2017年6月底,國網經營區域累計裝機容量1615萬千瓦,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累計裝機容量847萬千瓦,占分布式光伏并網總容量的52%。其中,浙江、山東、江蘇、安徽這四省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均超過200萬千瓦,分別為333萬千瓦、242萬千瓦、228萬千瓦、216萬千瓦。
“分布式光伏沒有棄光的問題”
會議上,華夏能源網記者注意到,分布式光伏并未涉及到棄光限電的問題,此外,集中式電站的棄光率也在逐年下降。
1-6月,光伏累計發電量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累計發電量分別為191、135億千瓦時,占光伏累計總發電量的67%;累計利用小時數598小時,同比上升37小時。
1-6月,國家電網調度范圍(不含蒙西)累計棄光電量為34.6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區;棄光率7.3%,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其中新疆、甘肅棄光率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青海、寧夏下降至5%左右。
“分布式光伏面臨的三大挑戰”
挑戰一
沒有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還處于起步階段,激勵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已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出臺了包括電量補貼、增值稅減免在內的多項激勵政策,但是現有鼓勵高電價用戶優先自用、抵扣下網電量的政策本質是減少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標準,由電網企業進行“暗補”;容易出現預期收益不穩定、融資難得問題。
挑戰二
不同地區分布式發展條件的差異較大,很難出臺統一的指導意見:中央在制定分布式發電利用的總體安排事,無法明確到各個省份,但也未明確建設時序,精細化程度不高,對各地方分布式電源發展指導性相對較弱;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主動性,至下而上,從試點示范開始推進。
挑戰三
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難以支撐快速發展:現有運營模式下,預期收益不確定性大,融資困難。目前通常采用“優先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業主收益主要來自用戶支付的自用電量電費。由于目前分布式發電用戶多為民營企業,其用電量容易受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狀況影響,存在電費拖欠、用戶變更等合同履約風險,導致分布式發電項目總體預期收益不穩定,投資吸引力不足。同時,銀行也對分布式發電項目融資持謹慎態度。
缺乏專業化的能源服務公司,分布式發電的快速發展需要鼓勵、支持并積極培育第三方專業服務公司,提供項目咨詢、設計、建運、運維等環節的專業化服務,支撐分布式發電健康、規范、高效發展。但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第三方專業服務公司的數量和專業化程度還難以滿足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