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浙江海寧尖山“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區”和“綠色低碳工業園建設示范區”掛牌成立。這是我國首個建立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區”,也是浙江響應中央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設立的首個“綠色低碳工業園”。
首先,什么是源網荷儲一體化?
近年來,光伏等新能源快速發展,大量并網,減少了化石能源的一部分消耗,有效減少了碳排放。但是由于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大規模開發并網后,會對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帶來挑戰,所以需要通過新的措施,提高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
源網荷儲一體化是一種包含“電源、電網、負荷、儲能”整體解決方案的運營模式,它可解決清潔能源消納過程中電網的波動性等問題。
通過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將有助于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減排,助推高質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那為什么是海寧尖山?
原因很簡單!海寧尖山自2017年以來,就已經開始了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有關研究,同時擁有政策、建設、能源三大優勢加持。
1 海寧擁有政府支持的政策環境。背后有支持,做事有底氣。
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
3月19日,海寧市出臺《關于推動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指導意見》
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結合清潔能源消納工作,建立健全一體化協調控制模式,提升能源數字化建設水平,加快形成源網荷儲協調發展、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
海寧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從政策層面進行響應的縣市,并且《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尖山新區“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
2 海寧擁有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的先發優勢,多年建設工作厚積薄發。
2017年6月,國家能源局在尖山試點“浙江嘉興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試點示范項目”,通過打造源網荷儲主動協調控制系統等大量試點,在尖山初步建成了源網荷儲一體的區域能源互聯網,為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打下了基礎
目前海寧正在全面推進能源互聯網形態下的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在電網對新能源的就地消納能力、電網的智能化水平、電力負荷調節響應能力三方面提升與加強,在源網荷儲一體化上更進一步。
3 海寧擁有新能源發展的地區優勢
不信?用數據說話!
海寧尖山新區是我國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發展最快也是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尖山新區新能源裝機容量 314.4 兆瓦(其中光伏 229.4 兆瓦,風電 50 兆瓦,生物質 35 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過浙江省人均0.23千瓦40倍以上。2020年全年本地新能源發電量5億多千瓦時,占地區全社會用電量比例超過30%。按照每月用電200度計算,足夠20多萬戶家庭使用一年,而且都是清潔能源,折算下來,相當于年節約標煤20多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萬噸。
未來如何發展?
示范區的成立,要求海寧發揮尖山新區的先行作用,探索出一條符合海寧實際,具有借鑒和推廣意義的、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接下來,海寧又要往哪發力呢?
在電源側,光伏等新能源建設如火如荼。去年7月,浙江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浙江聯鑫板材科技有限公司11973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尖山并網,預計年發電量1100萬度。下階段,尖山新區將持續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同時對新能源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大幅提升尖山新區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占比。
在電網側,國網海寧市供電公司致力打造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首域示范項目,其中包含分布式光伏集群自治與協同控制、配網樞紐點儲能電站優質共享、多元配電網分布式毫秒級自愈等18個應用場景,有源配電網、配網資源整合優化、冷熱電三聯供等12個專項項目,從理論體系、技術手段、商業模式等多方面對新型電力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和應用。
在負荷側,目前尖山新區347家企業已經簽約需求側響應,實現企業與電網間的高效互動;8家企業實現2.17兆瓦的多系統協同秒級可中斷負荷控制;進一步推廣冷熱電三聯供、熱電聯產等高效的利用方式;在整個海寧,智慧負控將在智慧樓宇和中央空調控制系統實現全覆蓋;直流電、新型充電樁等應用也在加緊鋪開。
在儲能側,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10%配置儲能的要求正全面落地。在光伏側配置儲能站,尖山已經擁有一座1兆瓦/2兆瓦時的大型儲能站;下階段會完成V2G充電設施全面覆蓋并按比例配置儲能。此外,由源網荷儲主動協調控制系統等數字賦能的一體化系統正對方方面面的資源進行整合和高效利用。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電力網
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相關閱讀
熱點推薦
熱點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