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正式將“零碳園區”納入國家戰略實施體系。不僅明確了“支持有條件地區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園區”,還給出了實操“施工圖”:從能源結構調整到數字化管控平臺,從財政資金支持到綠色金融政策,指向清晰、行動明確。
為什么是現在?零碳園區成為新“基建”的底層力量
在“雙碳”目標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零碳園區不是“是否做”的選擇題,而是“如何快做、做得好”的必答題:
· 減排壓力下沉園區端:園區占全國碳排放超30%,是碳治理的主戰場;
· 碳邊境調節稅加速到來:出口型制造園區亟需綠色認證和碳足跡可追溯系統;
· 綠電+儲能+數字化集成催生落地契機:技術成熟度已具備試點基礎;
· 園區轉型成為地方發展和招商新抓手:綠色園區帶來高溢價產業集聚效應。
國家級零碳園區怎么建?八大任務 + 四類政策支持構建清晰路徑
政策明確8大建設任務:
? 加快清潔能源就地部署與綠電消納;
? 搭建能源+碳的數字化管控平臺;
? 鼓勵綠色低碳技術融合與產業重構;
? 支持園區向虛擬電廠、綠證交易等方向試點創新;
? 提升企業節能改造與碳效管理能力;
? 推動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基礎設施協同建設;
? 強化園區廢能、廢水、廢氣資源化回收與梯級利用;
? 開展園區用能結構、產業結構、管理機制的系統性變革。
配套四類強支持:
· 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專項資金+綠色債券+政策性銀行長期貸款;
· 審批創新:探索“區域能評+碳評”打包機制與“一個窗口”綠色審批;
· 人才與技術服務支持:引入第三方節能服務機構與咨詢機構;
· 碳交易+綠證激勵機制:碳配額獎勵、綠證收益納入園區收益體系。
建設落地關鍵點:快、準、能運營
從典型案例和政策要求看,建設零碳園區面臨“三難”挑戰:
· 周期緊:申報、立項、集成必須在半年內完成;
· 環節雜:涉及電力系統、能源管理、碳核算、數據集成多個專業交叉;
· 資金壓力大:涉及光伏、儲能、數字平臺等多項投資。
因此,唯有具備“清晰方法論+平臺能力+政策對接能力”的企業,才能在項目中勝出。
德塔精要零碳園區解決方案:打造高效建設、可持續運營的數字底座
作為領先的場景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德塔精要構建了以“業務數據要素驅動”為核心的零碳園區一體化支撐體系,融合工業互聯網與能源互聯網,打造覆蓋“頂層規劃—平臺集成—智能運營”的數智化平臺,助力園區實現能源系統與數據系統的協同管理,全面提升申報、建設與持續運營的全周期效率與價值。
? 一體化能碳數據融合底座
· 快速打通“源-網-荷-儲”多元數據源,覆蓋園區分布式光伏、儲能、樓宇能耗、工業設備等;
· 實現綠電占比、碳排放因子、用能結構等核心指標實時可視化與穿透分析。
? 數字孿生+智能調度中樞
· 建立園區級“數字孿生場景鏡像”,模擬能碳流動,優化綠電消納路徑;
· 基于AI智能體實現負荷預測+儲能策略優化+碳收益測算等能力,支撐多場景調度自動化。
? 能碳雙控與碳資產運營平臺
· 支持碳核算、碳交易、碳賬本、碳評估四類模塊;
· 平臺對接地方政策要求、支持數據打包生成政策申報材料與可追溯憑證。
? 輕量級場景智能體,高效可復制
· 針對能源調度、節能分析等關鍵任務,內嵌“場景智能體”助手,降低使用門檻;
· 實現園區“輕部署、快響應、低成本”落地
? 實戰成效:
在多個工業園區項目中,德塔精要平臺助力客戶實現:
· 碳核算效率提升 60%+;
· 節能潛力識別率提升 35%+;
· 綠電可視化調度周期縮短 70%+;
· 打通碳資產變現路徑,提升項目 綜合投資回報率。
結語:窗口期已至,拼的不再是“能不能建”,而是“誰能快、誰能省、誰能穩”
2025年起,零碳園區不再只是綠色“概念”,而是投資落地、產業轉型、生態構建的新平臺。德塔精要愿以專業的平臺級能力,攜手園區運營商、產業投資人、集成服務商,共同打造高質量、可持續、可復制的綠色增長樣板。
想了解更多方案詳情或獲取《零碳園區數字化白皮書》,歡迎聯系官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