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塊1851畝的大片鹽堿地上,有一對憨態可掬的“呆萌熊貓”靜靜地注視著這片藍天,它們“變廢為寶”,用光發電,點亮了千家萬戶。
這對擁有巨大能量的“發電熊貓”其實是一座光伏發電站的設計巧思。
“熊貓”由17萬塊光伏板巧用黑白二色拼成,黑色部分由單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成,白色由薄膜太陽能電池組成,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熊貓電站”于2017年6月并網發電,目前裝機容量為50兆瓦,年平均有效發電利用小時可達1600h,年發電量達8000萬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3.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9萬噸。“按照家庭年均用電量2000度來計算,這對‘熊貓’產生的清潔電力可供4萬個家庭使用一年。”電站站長於化龍說。
近年來,熊貓電站持續穩定地為山西省電網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得益于山西這個傳統能源大省發展新能源的決心,山西每年都有一大批光伏發電站、風力發電站拔地而起,貢獻綠色電力。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山西省網新能源裝機達到6189.45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的比重達到50.37%。綠色電力真正做到了后來居上。
在此基礎上,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交易電量16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5%,創歷史新高。其中,外送綠電交易電量75.38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
晉北大地土地相對貧瘠,但風光資源富足,是新能源發展的“沃土”。云州區土井村的鹽堿地上“種”上了光伏、用太陽“施肥”、“長”出了電能,并且發電量與火電互相調峰補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后來居上的除了不斷提高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還有對生態環境的貢獻以及能源保供的持續性。2024年山西新能源發電量占比19.86%,創歷史新高;新能源利用率連續6年超97%。
火力發電主要依賴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來產生熱能,進而轉化為電能。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和有毒物質,化石燃料也是不可再生的;此外,燃料價格的波動也會使得火電的利潤受到影響。而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具有環保、可再生和零污染等優點,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政策的扶持,新能源發電的經濟性將逐漸凸顯。
在熊貓電站所在地土井村周邊,村民屋頂的一塊塊光伏板與遠處的熊貓電站遙相呼應,綠色的力量正在影響更多人。
近幾年來,“熊貓電站”也在積極探索“光伏羊”生態畜牧業,助力當地扶貧。村民們在電站內放養羊群,羊群以光伏板下的草為食,幫助控制光伏板下的植被生長,羊兒長肥長壯的同時,也提高了光伏發電的效率。
來源:經濟參考報記者 王怡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