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我國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能源法集中規定了我國能源發展的大政方針、根本原則和重要制度,這部國家法律對推動能源轉型有哪些制度設計和改革舉措?來看記者對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的獨家專訪。
能源法首次將能源規劃確立為一項法律制度。強調規劃對能源發展的引領、指導和規范作用,同時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確立了一系列創新機制。要求建立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制度,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上升為法律制度,強調優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能源法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交易市場,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公平參與能源領域競爭性業務,鼓勵、引導各類資金投入能源開發利用和科技創新。
此外,能源法創新設立能源產能儲備、礦產地儲備制度。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義務,保障極端情形下能源安全。
能源逐“綠”向“新” 經濟闊步前行
從2006年啟動起草工作,歷經18年,我國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這在我國能源發展歷史中具有著里程碑式意義。
首先要關注立法的增量,它顯示出中國能源逐“綠”向“新”的含金量。能源法設置了可再生能源最低消費比重目標制度,將氫能寫進國家法律,明確氫的能源屬性,同時明確了綠證的法律地位,支持新型儲能、智能微電網等新技術發展。這些新內容也反映出能源法對綠色轉型發展新業態的開放態度。
在采訪中,記者也看到推動這場能源變革的具體行動。2024年,我國風電光伏總裝機13.5億千瓦,提前6年完成對世界的承諾。2025年,我國還將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億千瓦左右,到時候居民用電將更綠色,新能源汽車也能充上綠電。工業生產將更柔性,能夠符合風電光伏發電的規律。另一方面,電力市場化改革也將加速推進。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能源本質安全的必由之路。相信有了《能源法》的護航,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將闊步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