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1月28日,在寧海縣雁蒼山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帶電作業部的員工們和“新同事”——人工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配合完成了10千伏線路逐相搭接工作,他們第一輪為期兩周的作業培訓正在開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給人們生活以及工業生產等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供電企業也結合人工智能,逐步實現各項作業更加安全、智能。帶電作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應運而生的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在架空線纜不停電的前提下,實現了自動剝線及接線作業。
月初,寧海縣雁蒼山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帶電作業部引進了兩臺帶電作業機器人。據了解,該機器人由監控系統、斗位姿跟蹤系統、激光建模系統、機械臂系統等部分組成。并采用絕緣支撐及連接裝置、絕緣夾持手等多級絕緣防護措施,可保證帶電作業機器人系統、作業人員和電力網絡的絕緣安全。采用機器人進行帶電作業,作業人員可遠程操控,通過無線傳輸信號控制機器人作業,可保證作業人員與高壓電場隔離。該機器人主要應用于10千伏配網線路作業,作業流程依靠智能計算,能夠實現路徑自主規劃、自動繞障,控臂精度達到了厘米級。
在寧海縣雁蒼山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實訓基地的搭接現場,帶電作業人員在相關專業人員的解說培訓下,操控帶電作業機器人對電桿上的10千伏線路進行逐相搭接。在作業過程中,只見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機械車斗臂慢慢抬升,靠近主導線,先通過全局建模、再局部建模之后,準確識別引線電纜、帶電導線等目標物體信息,精準計算出穿線點、掛線點、剝線點,一氣呵成,完成全部引線搭接工作。
“以往需要四個人配合完成的帶電作業,現在只需要一名工作負責人和一名操作人員即可開展作業,有了帶電作業機器人,操作人員在地面便可開展帶電作業,不僅能保障作業人員人身安全,而且進一步提升作業效率,還能降低作業風險和難度,推動帶電作業提質增效。”寧海縣雁蒼山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帶電作業部負責人王錦強說。
通過應用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將線路三相引線搭接成功,不僅能夠提高現場作業安全和作業效率更能夠保障供電可靠性和優質服務水平。下一步,寧海縣雁蒼山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將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積極拓寬作業類型,促進帶電作業的裝備智能化水平提高和作業方式轉型升級。同時,為建設雙優寧海助力,讓寧海的城市更美、更亮。
https://sebxrvjfls.jiandaoyun.com/f/609dc1b33969ef00084480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