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供電公司樊城區供電中心王寨供電所
員工數量:28人
服務對象:13個社區和2個街道4.8萬戶客戶。
服務特色:運用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管理手段,打造網格高可靠性供電示范區,提升主動運維能力與網格服務質效。
6月24日,在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的諸葛亮廣場,襄陽供電公司樊城區供電中心王寨供電所所長劉航宇帶著2名運維人員查看廣場環網柜的運行情況。運維員李文兵通過手機掃描環網柜上張貼的二維碼后,在小程序里勾選設備運行狀態選項,巡檢數據即刻傳到供電所運維數據后臺。運維人員在手機上實時收到缺陷信息后,快速前往處理,縮短處置時間,提升工作質效。2023年以來,王寨供電所加快數字化轉型,引入“碼上通”、智能“小電”等數字化“小助手”,提升運維管理能力和網格化服務水平。
“線上+線下”細化網格服務
王寨供電所供區內有13個社區和2個街道,負責20條10千伏線路、347個臺區的日常巡檢與維護。該供電所采取“社區+電力”雙網格聯動服務模式,1個社區網格配備1名供電網格員,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
“網格員每天要進社區開展走訪、巡檢。我們引入‘碼上通’、智能‘小電’等數字化‘小助手’,在線管控網格員工作質效。”劉航宇介紹。
王寨供電所借助二維碼技術,為線路設備定制專屬名片,實施供電網格“碼上通”管理。網格員在臺區走訪、巡檢時,通過手機端掃碼、拍照、勾選相關選項內容,即可實現走訪、巡檢信息自動流轉和后臺統計分析。臺賬無紙化、過程可視化、結果共享化,解決了班組紙質臺賬多、數據統計周期長等問題。
王寨供電所還在供電服務網格微信群中引入智能“小電”,針對客戶用電訴求進行智能提醒、提級預警、動態跟蹤。例如,某客戶在微信群中提出用電需求,智能“小電”就會自動抓取信息內容中涉及“用電”的關鍵詞,識別用電需求,在5秒后自動撥通對應網格員的手機進行提醒。“有了‘小電’,我就不用一直盯著手機看客戶信息了。如果有用電問題,‘小電’會及時提醒。”網格員劉英說。
智能化網格提升供電可靠性
6月19日,在樊城區松鶴路10千伏恒大翡翠開關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沿著軌道對配電設備開展紅外掃描。電壓、電流、室溫、電池電量等信息顯示在開關站控制室的屏幕上,并同步上傳至樊城區供電中心配電自動化主站,便于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統一調度。
2023年6月,王寨供電所從樊城區供電中心爭取到配電網項目建設資金,開展松鶴路網格高可靠性供電示范項目建設。
松鶴路網格高可靠性供電示范項目涉及完善10千伏網架、配電自動化及通信網絡建設、配網電纜終端監測及故障預警定位系統建設、智能化示范低壓臺區應用建設、智能配電房建設、綜合能源管理示范臺區建設等方面。
2023年6月底,松鶴路網格高可靠性供電示范項目建成,成為襄陽市首個A類高可靠性示范供區。該示范供區實現“零計劃停電”,提升了松鶴路網格的供電可靠性。
數字化、智能化是松鶴路供電網格最大的特點。該網格在配電站房加裝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測、自動識別停電范圍,可生成告警信息發送至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和網格員。“一條線路出現故障時,系統會自動切換至另一條線路供電。”劉航宇說。
流程簡化改善用電報裝體驗
6月16日,家住襄陽市樊城區盛特小區的蔡先生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當天下午,他通過“網上國網”APP在線申請充電樁報裝接電后,襄陽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即派發工單至王寨供電所。次日上午,王寨供電所技術員彭鵬到現場勘查后,立即組織施工人員裝表接電。
“沒想到報裝接電這么方便。”蔡先生感慨,“手機上就能辦業務,省事又省時!”
2023年4月,襄陽市住建局、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通知,規定小區居民可直接向供電企業申請增設新能源汽車自用充電基礎設施,不再需要物業出具施工證明。
“車主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固定車位不動產登記證、網簽買賣合同或與開發企業簽訂的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即可進行充電樁報裝接電。”王寨供電所內勤班班長計芳介紹。
為提升客戶自助辦電體驗,王寨供電所按照襄陽樊城區供電中心要求,在營業廳自助終端開通“刷臉辦電”功能,客戶打開“網上國網”辦電界面,輸入“新裝”申請信息后,對“人臉識別”流程進行確認授權,即可通過政務平臺調取產權信息,自動提交至營銷系統,實現云終端“刷臉辦電”無證受理。
“‘刷臉辦電’省去了客戶提交產權證件的麻煩,可以直接匹配客戶不動產信息,辦理新裝業務。”計芳說,“業務辦理完畢后,我們還會向客戶發放‘電力服務連心卡’,客戶有用電需求隨時可以聯系供電員工。”截至6月24日,王寨供電所已完成居民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189臺,客戶滿意率100%。
“針對老年客戶群體,我們安排人員在營業廳的自助辦理區指導業務辦理,實現手機終端與營業廳的無縫銜接,讓客戶辦電體驗更佳。”計芳介紹。(郭峰 梅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