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過,天氣逐漸轉涼。10月9日,空中飄著蒙蒙細雨,在寧夏彭陽縣古城鎮,路邊的艾草隨風搖擺,空氣中彌漫著草藥香。皇甫村里的艾草扶貧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斷,工人們忙著把艾草制成艾柱、艾草枕等,準備銷往廣東等地。
近年來,固原市政府強化市場理念,探索形成扶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固原模式”,強組織、興產業、富百姓、聚人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固原供電公司持續提供優質服務保障農村產業發展,以電網改造升級催化產業升級。
艾草變成增收“香包包”
9月28日,彭陽縣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汪映隆和幾名員工來到皇甫村的艾草加工車間檢查用電設備。煌甫謐艾益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加工車間分管負責人晁主鐸說:“我們這過去只把艾草當成是長在山野間的雜草。現在,我們把它當成增收的‘香包包’。”
近年來,艾草加工產品走俏市場。受益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彭陽縣在大力推廣艾草種植的同時還引進了艾草深加工項目。2018年,煌甫謐艾益康產業公司在皇甫村建設扶貧加工車間,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成了集艾草種植、產品加工、電商銷售、倉儲物流等于一體的產業基地。
艾草加工的清洗、包裝等環節都靠機器,電力保障尤為關鍵。“去年廠房擴建時,供電員工主動聯系我們,幫著優化用電方案,還給改造增容了公用電力配套設施的線路和變壓器。”晁主鐸說,供電員工定期來基地走訪,了解用電需求。遇到用電難題,他們有需要,打個電話,供電所的人10分鐘內就趕到。
2016年以來,彭陽縣供電公司在古城鎮實施了兩次農網改造。古城鎮如今有4條10千伏線路,66臺公用配電變壓器總容量約2.34萬千伏安。
為服務產業發展,彭陽縣供電公司開通綠色通道,壓減辦電流程,派“電管家”一對一服務。該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定期上門走訪客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講解用電優惠政策。
如今,艾草扶貧加工車間每年能為村里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工人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
“紅軍粉”發展成產業
1935年,紅25軍長征途經西吉縣興隆鎮時,手把手教會了王河村的回族同胞制作粉條。幾十年過去了,王河村村民持續傳承、改良粉條制作技藝,發展起了如今的粉面、粉皮、粉條“三粉”產業。王河村的“三粉”又被稱為“紅軍粉”。
海孝是土生土長的王河村人。他家的粉條制作工藝傳到他手里已經是第四代了。2020年9月,興隆供電所所長王海龍走訪時了解到,海孝家的粉條加工廠新進了一批設備,總用電容量從30千瓦增長到70千瓦。王海龍主動服務,滿足了加工廠的用電需求。
35千伏興隆變電站為興隆鎮的2.12萬戶居民客戶和企業客戶供電。隨著鎮上的粉條加工業不斷發展,加工設備持續升級,再加上“煤改電”客戶增多,35千伏興隆變電站亟須增容。今年9月,固原供電公司將興隆變電站原來的1臺6300千伏安變壓器更換為1臺1萬千伏安變壓器。
“電力充足讓我們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王河村偉華“三粉”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古銀海說。
如今,王河村傳統粉作坊已超過30家,產品銷往北京、廣東等地。
“我們目前已實現年產量1000噸,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帶動村里40多戶村民增收240萬元。”古銀海說。
雙電源保障企業發展
“你們的保障好,我們用電沒任何顧慮,一心一意搞發展,效益越來越好了。”9月26日,在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的福泰菌業有限責任公司菌菇培育間,總經理祁登榮對上門服務的供電員工說。
一場秋雨后,天氣又涼了一些。但該企業在村里建的培育室內卻很溫暖,菌菇在24攝氏度的恒溫下生長。
“菌菇培育對室溫要求很高,需要溫度持續保持在24攝氏度左右,上下溫差不能超過1攝氏度。所以,培育室不能停電,停電超過2小時,就會影響培育的滅菌等環節;停電超過4小時,菌菇出菇量將減少一半,預計將損失兩萬元。”祁登榮說。
福泰菌業公司位于長城村閩寧現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內。2010年,固原供電公司投資近600萬元改造升級園區內電力設施,并實施雙電源改造,滿足了園區全年24小時不間斷供電的需求。菌菇生產由每年2季變為4季,企業實現了效益增長。
祁登榮算了一筆賬:如果園區沒有實現雙電源供電,他們自己就得投資安裝大容量的備用電源,還要雇專職電工維護、管理線路和設備。
如今,福泰菌業公司已建成360間標準化培育室,兩條全電生產線24小時運轉,每日可產5噸各類鮮菇,年產值在2000萬元左右。該企業為周邊村鎮村民就業提供了崗位,每年吸納固定熟練工40人,在出菇較忙碌的時段,還會雇200多名臨時工人。臨時工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固定熟練工每年平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
“十四五”期間,固原供電公司計劃投資11億元用于農網建設及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190千米、0.4千伏線路2402千米。今年,該公司已投資2.74億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250.82千米、0.4千伏線路743.45千米,新建及更換變壓器220臺,為固原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電力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