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住在黃河灘區擔心發水。現在,村臺高了,房子更好了。而且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給新能源汽車充電。”10月8日,在山東省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內,社區居民陳佰藏用手機掃了充電樁上的二維碼,為新能源汽車充上了電。
受益于鄉村電氣化的不僅是陳佰藏。近年來,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結合山東省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特點,以農業生產、鄉村產業和農村生活為重點,深入實施鄉村電氣化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農網改造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陳佰藏居住的六合社區是鄄城縣政府在黃河灘區遷建過程中建設的農村社區,采用在河灘筑村臺建房的方式就地安置黃河灘區村民。社區居民來自三合村、王莊、武西莊等5個村,共2104戶6526人。除住宅外,六合社區還建有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商店,方便村民生活。年逾古稀的社區居民孫廣林說:“從分家立戶到現在,我一共蓋了6回房子。有一年黃河發大水,把我家房子泡塌了兩回,當年我就蓋了兩回房子。你看,現在的村臺這么結實,我再也不用擔心發大水了。”
鄄城縣供電公司在黃河灘區遷建的鄉村設立了14個彩虹驛站,打造“十分鐘服務圈”,為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可靠供電保障。該公司還在六合社區建設了4臺新能源汽車交流充電樁,方便居民充電。
從黃河灘區到蔬菜之鄉,農網改造升級讓齊魯大地的鄉村悄然發生著變化。9月30日4時,在壽光市孫集街道三元朱村北邊的小型蔬菜交易市場內,蔬菜種植戶朱國峰將剛采摘的新鮮蔬菜搬上新能源汽車,準備運走銷售。目前,壽光市共有新能源汽車充電站61座、充電樁529臺,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在三元朱村村民健身活動廣場的北側,就有一座“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這座充電站于2019年9月建成投運,每天為幾十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除了“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清潔能源冷暖站也是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的驕傲。這個項目是山東省鄉村集中式清潔供暖樣板項目,利用低谷時段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儲存在儲能介質中,再給村民供暖。
“這種供暖方式比集中燃煤供暖還省錢。”王樂義說,現在,蔬菜大棚電氣化水平越來越高,農民種菜也越來越輕松。
“十三五”期間,國網山東電力累計投資519.84億元完成7276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完成42萬眼機井通電任務,覆蓋全省4000余萬畝農田;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配套電網建設任務,解決了60萬戶遷建居民用電問題。年初以來,該公司累計完成農網鞏固提升工程5425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電力保障。
精細服務分布式光伏發電
9月9日,在臨邑縣臨盤鎮西十二里村,臨邑縣供電公司員工操控無人機完成屋頂分布式光伏設備實地勘查工作。臨邑縣首批218個村莊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資源普查、規劃研究工作就此全部完成。
山東省是光伏發電大省。在國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中,山東省有臨邑縣等70個縣(市、區)入選,數量為全國各省份首位。
國網山東電力把服務光伏項目并網發電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堅持“光伏+儲能”、源網荷儲協同一體、就地就近平衡等原則,推廣應用分布式光伏并網開關等設備,服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
截至8月30日,淄博供電公司為全部并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安裝了1.6萬臺分布式光伏并網開關。這種開關內部有智能控制模塊、數據采集處理器等,能夠精準測量光伏電站發電功率、電壓、電流等數據。
“用上分布式光伏并網開關后,我們可一鍵查看全市光伏運行情況,并根據情況隨時調控光伏出力,解決光伏發電影響電力平衡的問題。”9月14日,淄博供電公司電網調度員王訊通過遠程操作,將光伏上網電量較高的10千伏橋馬線轉供到了用電負荷較高的10千伏笠科線。
國網山東電力設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30日,該公司累計在全省安裝分布式光伏并網開關3.08萬臺,將在試點基礎上探索分布式光伏并網管理的路徑,保障分布式光伏并網消納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技術創新滿足智慧農業需求
9月16日,在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黃河口大閘蟹產學研基地監控室,工作人員趙金山正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各個養蟹池的酸堿度等指標,便于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并采取措施。
這個大閘蟹產學研基地位于東營市墾利區永安鎮,是國家級農業農村養殖場,也是黃河口大閘蟹的重要生產企業。東營供電公司在了解該公司發展智慧養殖的需求后,為客戶提出了供電提升方案,在多次實地考察、會商后,指導幫助黃河口大閘蟹產研學基地安裝了11套水質傳感器,部署應用了“365電管家”智慧能源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能夠幫助企業實時采集養蟹池酸堿度等數據,精準控制增氧泵與投食設備運行時間,還能實現設備異常檢測分析與告警。精益化管理節約了基地的運行管理成本,自7月改造完成至9月1日成蟹出池已節約人工成本50余萬元,大閘蟹產量比過去提高了25%。
“365電管家”是國網山東電力自主研發的能源服務平臺,最早在壽光應用。在壽光市田柳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工作的韓永琦是受益者之一。他說,之前,一座80米長的蔬菜大棚最少要3個人管理。有了“365電管家”,5名技術員就可管理27座單座長235米的智能大棚。原先費力費時的勞動由電氣化設備來代替,不但省時省力,管理還精細,大棚用水、肥料能節省40%。目前“365電管家”已經在山東全省推廣。
8月上旬,國網山東電力聯手巡山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榮成愛倫灣“智慧低碳、多能互補”海洋牧場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建成投運。這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之一,建有微藻養殖大棚、海洋牧場展示廳、游客體驗館,為游客提供游艇觀光、海上大型娛樂、休閑垂釣、特色餐飲、民俗體驗度假游等服務。
雙方在微藻養殖大棚、鮑魚育苗車間、海帶育苗車間安裝了水質傳感器等信息采集終端,將數據接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全方位監測設備運行狀態、育苗環境等;在多能互補方面,安裝了空氣源熱泵及其配套水泵,加裝散熱風機和水簾降溫設備,確保夏冬兩季棚內溫度嚴格控制在適宜溫度區間,實現全年連續生產養殖;在海洋牧場建設了50千瓦屋頂光伏電站,既為藻類作物創造適宜生長的環境,又降低了大棚用電成本。示范區項目投運后,微藻養殖大棚由春秋兩季生產變為四季生產,每年可增加產量15%左右,節約人工成本30多萬元,降低用能成本25%。
面向“十四五”,國網山東電力正大力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