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是穩增長的“壓艙石”、拼經濟的“主引擎”。
歲末年尾,正是全市上下奮力沖刺全年經濟目標的決戰時期,我市又一重點建設項目——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項目如期完工投用,為實現“全年紅”“全年勝”添上厚重一筆。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位于滎陽市崔廟鎮王泉村的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總投資約35億元,由鄭州公用集團高標準投資建設,是鄭州市重要的民生工程、環保工程。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垃圾發電項目,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項目以較高的項目含“新”量、產業含“綠”量、發展含“金”量,成為我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對我市加快建設“無廢城市”,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發展循環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攻堅克難確保投用
“啃”下項目建設“硬骨頭”
歲暮天寒,位于王泉村鰲山上的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項目卻是一片火熱。
遠觀,硬朗而對稱的建筑線條呼應著山之形態,銀色、金色相間的外立面傳遞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項目理念,為起伏的山脈帶來靚麗的暖色;近看,投用前的各項設備調試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從一座石頭山到一個現代化十足的產業園區,今昔對比更能凸顯項目如期投用的難能可貴——一面是地質條件復雜、交通不便、施工難度前所未有的客觀環境,一面是市委、市政府高標準、高期待的建設要求;一面是生態保護的“硬杠杠”,一面是我市西部區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缺乏的“燃眉之急”;一面是工期短、任務重,一面是當地百姓對項目早日投產達效的期盼……如何攻堅?怎么克難?既考驗能力與智慧,也考驗責任與擔當。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市城管局等部門具體指導下,鄭州公用集團作為投資建設責任單位,把“不可能”變為“真現實”,寫下了這樣的答卷——
生態為要,貫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山區生態保護和項目建設并重。組織專家評審,合理規劃工程施工場地、運輸路線等,盡可能縮減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擾動范圍與程度。同時,嚴格遵守施工環境標準與規范,嚴密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揚塵及固體廢棄物等污染。
黨建賦能,為項目建設聯合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鄭州公用集團把該工程確定為2023年度“書記項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少偉作為第一責任人全力推進。同時,聯合滎陽市成立聯合黨委,每周召開推進會,協調解決項目難題,實現從“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到“把黨委建在項目上”的重大突破。
群策群力,以國資國企“鐵肩膀”,挑起項目建設“千斤擔”。圍繞市政府“年底建成投用”的要求,鄭州公用集團將項目列為“頭號”重點工程,每月召開調度會,推動項目倒排工期、對標對表,集結人力、物力、財力,給予優先保障。項目采取“5+2、白加黑”的24小時常態化工作模式推進工程建設,依據年度總計劃施工節點,提前預制預調、工序合理穿插、控制關鍵節點,以真抓實干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提效。
拉高標桿,從“實”和“精”上下功夫,保進度更保安全、保質量。項目持續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安全管理,形成“自檢、專檢、互檢”+“聯檢”機制,每月開展專項檢查,實現從原材料到施工過程再到成品工程的質量管控全面覆蓋。
“硬抓手”牢牢把穩,“硬措施”堅實落地,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開足馬力,拉滿項目建設“進度條”。
一個個關鍵節點記錄著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今年3月,項目主控樓順利實現結構封頂;4月,主廠房比計劃工期提前33天完成全面封頂;8月,鍋爐汽包全部吊裝就位;9月,垃圾吊全部吊裝完成,煙囪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廠用電系統成功受電……而今,項目已全面具備接收垃圾及兩爐一機整體調試條件,寫下鄭州重點項目建設新篇章。
規模標準再創新高
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豐收”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近年來,我市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項目早一日建成,就能早一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群策群力、全力攻堅保投用的背后,正是鄭州公用集團對市委、市政府“抓項目、拼經濟”精神的貫徹落實,是作為“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對民生保障念茲在茲的部署考量,也是責任國企融入地方發展大局、賦能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動擔當。
看項目含“新”量——這是河南省目前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垃圾發電項目,各項技術標準均居國內前列。
據項目負責人霍偉光介紹,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項目配置6條750噸焚燒線和3臺40MW汽輪發電機組,配套建設煙氣處理設施工程、滲濾液處理工程、洗煙廢水處理工程等,采用國際先進煙氣處理工藝,煙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
看產業含“綠”量——這是完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的環保工程、民生工程,將主要處理鄭州西部地區的生活垃圾,確保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成效更加凸顯,同時變廢為寶、點廢成金。
該項目日處理垃圾最大負荷達4500噸,年處理垃圾將超過160萬噸;年新增上網電量約6億千瓦時,實現碳減排51萬噸,折合標煤19萬噸,將進一步提升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水平,對鄭州市垃圾分類處置、資源再生利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看發展含“金”量——以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帶動爐渣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產業,將有效延長產業鏈,助力區域做大做強循環經濟。
據悉,項目的投用將貢獻GDP超6億元,年創造稅收約2000萬元,更將實現以商招商,對當地供熱、蒸汽、熱水等上下游產業鏈條起到顯著帶動作用,加快產業集聚、構建循環經濟產業生態,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豐收”。
固廢產業向新提質
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在我市大力建設“綠美鄭州”的關鍵節點,圍繞城市環境治理和產業轉型發展,鄭州公用集團正發揮平臺功能,為鄭州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全面增勢賦能——
扛穩擔當,項目建設于關鍵處落子。鄭州(西部)環保能源工程是鄭州市市本級規劃建設的第三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連同位于鄭庵鎮鄭油磨村的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辛店鎮賈咀村的南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未來,三座垃圾電廠將形成合力,主要承擔主城區全部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任務,年處理生活垃圾超過400萬噸,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碳減排126萬噸,可滿足未來鄭州市近1800萬人口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對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強基增能,推動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固廢產業的基礎上,在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加快向固廢產業上下游布局,積極拓展餐廚、醫廢、油脂深加工及大型垃圾中轉站等業務,推動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助力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鄭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向新提質,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升級。聚焦垃圾焚燒發電等主業領域,鄭州公用集團專門成立技術研發中心,與哈工大、華北電力等知名高校合作開展技術研究,以創新成果提升項目運營效率。同時,集團廣泛接觸塑料回收和再生資源利用領域的前沿技術,學習先進城市“一網統管”的管理模式,推動固廢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變,用新質生產力賦能我市公用事業高質量發展。
“向新提質,以質促效。立足‘公用事業服務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以西部環保能源工程的建成投用為發展新坐標,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市管城局等有關業務委局的大力指導下,鄭州公用集團正扛起城市公用事業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責任,著力壯大固廢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助力鄭州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高效能治理。”趙少偉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