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過冬“有底氣”
2019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增量高于往年
安棟平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元壩氣田低溫蒸餾站是國內第一座高含硫氣田水資源化利用處理站,產出的合格水可回用于元壩天然氣凈化廠。胡慶明孫千攝影報道
邁進臘月門,正值數九天,我國北方天然氣冬季保供工作逐步“升溫”。這項關乎千家萬戶老百姓冷暖的民生工程,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
日前,記者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新聞中心獲悉:2019年中國石油持續推進勘探開發,油氣增儲上產勢頭良好,全年新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當量達到18.4億噸,創歷史新高。作為我國天然氣冬季供應的主力軍,中國石油把做好2019~2020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多舉措提高冬供能力,落實資源量901億立方米,足額保障民生及合同用氣。
油氣勘探取得一批重大發現和成果
2019年,中國石油油氣勘探系統突出高效勘探,全面加強風險勘探、大力實施集中勘探、著力推進礦權流轉區塊勘探,油氣勘探取得一批重大發現和成果。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在發表2020年新年致辭中表示,中國石油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穩健發展不動搖,提高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能力。
2019年大幅增加風險勘探投入,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油氣增儲上產捷報頻傳,準噶爾盆地高探1井等一批風險探井取得重要突破,發現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四川頁巖氣和塔里木博孜―大北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國內原油產量止跌回升、占全國一半以上,天然氣產量同比大幅增長、占國內產量近70%,油氣保障“壓艙石”地位更加鞏固。天然氣銷量同比增長18%,藍色火焰溫暖億萬民眾。
在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油氣勘探年會上,中國石油對25項2019年度油氣勘探成果進行表彰獎勵,激勵油氣勘探戰線廣大干部員工努力尋找油氣新發現,加快落實規模效益儲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夯實資源基礎。
“2019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勘探成果豐碩,呈現規模發現多、重大領域突破多、
新類型探索成果多、成熟探區成果多等特點,為實現加快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天然氣產量呈箭頭向上態勢
據了解,2019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等有關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國石油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指示要求,創下數個歷年之最。
“中國石油集聚多方力量,調動國內外資源,確保民生用氣一方不少,合同用氣一方不欠。”中國石油生產經營管理部副總經濟師鐘偉榮說。
2019年,中國石油不斷加強天然氣資源評價,優化產能建設部署,加強老氣田精細管理,有序推進非常規氣開發,氣田增儲上產成效顯著。一批重點氣區、重點層系以及頁巖氣示范區通過加大產能投入,確保日產能力達到3.5億立方米以上。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一直呈箭頭向上態勢,繼2017年首次突破1000億立方米之后,2018年生產天然氣1093.7億立方米,同比增加61億立方米,增量占全國一半。2019年預計生產天然氣1160億立方米,增加近70億立方米,是近年來增產量最大的一年,有力支持我國冬季天然氣供應。
更令人驚喜的是,致密氣、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快速發展起來,成為近年來中國石油冬季供應的有力補充。
2019年9月,長寧、威遠頁巖氣田6050億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順利通過國家儲委評審,川南頁巖氣田成功建成國內首個“萬億儲量”頁巖氣田。截至2019年12月28日,2019年川慶鉆探在威遠頁巖氣風險作業區塊年產氣已產氣19億立方米,有望突破年產氣20億立方米大關。
2019年,中國石油浙江油田頁巖氣產量達13.13億立方米,比上一年增產1.8億立方米,再創歷史新高。
2019年,中國石油煤層氣公司完成產量23.8億立方米、商品量23.1億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長9.68%和13.24%。據悉,該公司大吉、石樓西、三交北這三個上產主戰場創新工作模式,整體效率提高30%。
天然氣資源保供能力越來越強
北京世創能源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楊建紅表示,近年來,我國天然氣資源保供能力越來越強,天然氣供應由緊平衡向寬松轉變。根據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潛力和市場需求預測,“十四五”期間,年度供應形勢將由緊平衡向寬松轉變,預計2025年天然氣供應富余能力達到11%。季節調峰能力越來越大,地下儲氣庫調峰能力達到240億立方米,LNG接收站調峰能力達到100億立方米,其他方式調峰能力達到20億立方米,總調峰能力達到市場總需求的8.4%。預計2030年天然氣供應富余能力達到16%,季節調峰能力超過市場需求的10%。天然氣資源保障條件越來越高。
“氣源成本下降是天然氣采暖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政府階段性補貼為供暖企業提供良好發展機會,加之市場競爭帶來的供熱成本下降為整個行業增加發展活力,逐步將天然氣供暖行業壓力向成本下降、
技術提效、市場向好、價格調整等方面合理分擔,逐漸形成一個具有成熟市場的可持續性供暖行業。”楊建紅分析稱,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供暖行業仍如“一張白紙”,沒有歷史包袱,或可成為天然氣供暖市場化發展的良好試點區。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建議,2019~2020年采暖季在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中首次出現供應平衡的狀態,除繼續加強天然氣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即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持續強化LNG進口氣的組織、加快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和儲氣設施建設之外,還要加大天然氣市場合同管理力度,完善產業鏈發展預警機制,推動價格機制在調整供求中的作用。
面對資源品質劣質化愈發明顯、油氣開發難度進一步加大等挑戰,中國石油在2019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上強調要緊緊圍繞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大打勘探開發進攻戰,突出高效勘探,突出原油穩中上升,突出天然氣加快上產,突出質量效益,突出安全環保,確保完成生產經營目標任務。
“要全力做好天然氣冬季高峰期保供工作,切實做好冬季生產安全環保工作。”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李鷺光強調。
高慧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