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行業環評管理再添新規
曲藝
為推進石油天然氣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深化石油天然氣行業環評“放管服”改革,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于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石油天然氣行業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記者注意到,《通知》主要圍繞推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深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行了集中部署。
《通知》強調,規劃環評應當結合油氣開發區域的資源環境特征、主體功能區規劃、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等要求,切實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明確禁止開發區域和規劃實施的資源環境制約因素,提出油氣資源開發布局、規模、開發方式、建設時序等優化建議,合理確定開發方案,明確預防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要求,頁巖氣等開采應當明確規劃實施的水資源利用上限。
在污染物排放方面,《通知》指出,陸地油氣開采項目的建設單位應當對揮發性有 機物液體儲存和裝載損失、廢水液面逸散、設備與管線組件泄漏、非正常工況等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源進行有效管控,通過采取設備密閉、廢氣有效收集及配套高效末端處理設施等措施,有效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和惡臭氣體無組織排放。涉及高含硫天然氣開采的,應當強化鉆井、輸送、凈化等環節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含硫氣田回注采出水,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廢水處理站和回注井場硫化氫的無組織排放。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應當采用先進高效硫磺回收工藝,減少二氧化硫排放。井場加熱爐、鍋爐、壓縮機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設備,應當優先使用清潔燃料,廢氣排放應當滿足國家和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結合油氣管網建設加快的現實需求,《通知》要求,陸地油氣長輸管道項目,原則上應當單獨編制環評文件。油氣長輸管道及油氣田內部集輸管道應當優先避讓環境敏感區,并從穿越位置、穿越方式、施工場地設置、管線工藝設計、環境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深入論證。高度關注項目安全事故帶來的環境風險,盡量遠離沿線居民。
高慧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