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凌晨4點,湖南省邵陽供電公司的李勝利、 劉恩泰接到邵陽學院七里坪校區報修電話。校園食堂用電設備出了故障,學校的電工搞不定,只好請他們幫忙。否則,全校師生的早餐就成了問題。他們倆一刻都不敢耽擱,接到報修電話后馬上趕往現場。經過他們一個小時的忙碌,設備恢復正常。
這是邵陽供電公司為電能替代項目提供優質“售后”服務的一個縮影。2018年,該公司瞄準民生領域,通過全方位宣傳發動、全天候的優質服務,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的消費比。在電鍋爐、電烘烤等領域推廣電替代項目45個,完成替代電量3.1億千瓦時。
對接民生領域 推廣電能替代
邵陽學院七里坪校區校園食堂一直使用煤炭鍋爐蒸飯、炒菜,不僅耗煤量大,耗時、費力還污染環境。煙筒冒黑煙對周邊居民生活和學校環境影響大。今年8月,供電公司上門到學校宣傳電能替代后,學校對食堂進行了電能替代改造,趕在開學前用上了電鍋爐、電磁爐、蒸飯柜、和電熱水器等一批智能化的生活電器設備。
邵陽供電公司主動上門服務邵陽學院食堂電氣化改造,量身定制增容改造方案。并派出臺區經理負責全程跟蹤服務。對工程的關鍵節點及施工質量進行統一協調,嚴格把關,確保配套供電設施如期送電。
“以前不了解電能替代,總認為投入太大。通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的講解以后,才覺得很劃算。”楊立生算起了“經濟賬”和“環境帳”,2017年學校燃煤費及管理費總計15.5萬元,改造后,2018年這方面的電費不會超過6萬元,節省了約10萬元。現在學校食堂無明火,無煙塵,大量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電氣化設備雖然一次性投入比較大,但從長遠看,智能化操作不僅降低了人工開支,還確保做飯的質量。
邵陽供電公司創新方式方法,大力實施“民生領域電能替代”項目。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實施“互聯網+”節能宣傳。重點宣傳綠色節能、電能替代、綜合能源服務等知識。共出動志愿者746名,散發宣傳資料9778份。
“公交公司電動車能這么快實現運營,與供電公司的幫助和支持分不開,我們很滿意!”邵陽市公交公司運營部經理劉長江開心地說,公交車“油改電”,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吸引了很多乘客。
現在,行駛在市區主要道路上的40輛嶄新純電動公交車。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嫩綠色的車身外殼象征環保健康,锃亮的車窗玻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邵陽供電公司抓住全市創建文明衛生城市的機遇,開通綠色通道,推動市區公交公司電能替代項目。9月初,從新能源公交車申請用電開始,一個星期之內就完成了勘察設計、供電方案等流程。還抽調精干力量,抓進度,搶時間,用了半個月時間,為公交公司架設10千伏專用供電線路,新裝1臺容量為2500千伏安的變壓器。終于在國慶節來臨之前,12個嶄新漂亮的充電樁驚艷亮相,向全市人民獻上了一份國慶厚禮。
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綠色發展
邵陽供電公司建立了覆蓋市、縣、鄉三級供電單位與屬地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立足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民生重點,積極斡旋,多次促成相關政府部門召開電能替代項目協調會。通過政策拉動,為推動電能替代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截止年底,已儲備學校、茶企、縣域電動公交等潛力項目12個,實施全方位跟蹤,制定項目跟蹤表,做到項目全過程管控閉環。
“以前取暖都是燒煤,不僅不環保,還存在煤氣中毒等安全隱患。今年裝上了空調,干凈、方便又安全。”12月22日,冬至這一天,邵陽市隆回縣金塘村奉寒山家中,一家人正圍坐在桌子旁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如此舒適的居住環境,得益于“電能替代+農村再電氣化”項目的實施。
金塘村是邵陽市能源局主導的“電能替代+農村再電氣化”項目100個試點村之一。邵陽供電公司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為客戶提供“供電方案+用能方案+運維方案”三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在每個供電所成立專門隊伍,為農村客戶電能替代業擴報裝開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響應客戶用電需求,優先勘察供電方案,優先改造供電配套設施。
該公司還用足用好業擴基建、技改資金,超前做好電能替代項目規劃、服務、建設對接工作,高標準管控業擴配套工程質量和進度,確保電能替代項目無障礙接入。據統計,“電能替代+農村再電氣化”項目實施以來,節約標煤約1584噸,實現減排二氧化碳3910噸。
邵陽供電公司主動適應綠色農業發展,按照“政府主導、鄉村聯動、供電企業實施”的原則,為蔬菜大棚、茶葉加工等鄉村振興產業提供智能用電服務。電氣自動化設備隨處可見,減少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青錢柳制茶產業是城步苗族自治縣實施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茶葉質量要穩定,電力供應是關鍵。曬青、涼青、搖青、殺青、包揉、揉捻、烘焙等工序全部采用電制茶流水線。一旦用電出現故障,茶農當天采摘的新鮮茶葉質量將受到影響。邵陽供電公司針對制茶產業的布局,超前規劃農村電網改造,注重產茶鄉鎮的電網升級擴容,優化布點、不斷提升供電能力,有效緩解城步縣制茶季超負載問題。
“以前手工制茶效率低,成本高,現在改用電制茶,生產成本可以降低20%,使得每斤茶的收益平均提升約100元。”湖南青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劉金龍介紹,“與傳統的燃柴制茶工藝相比,通過電能精確控溫技術,在保留茶葉本身精華的前提下,完美地進行生態發酵,更能確保茶葉口感、提升茶葉品質。
如今,城步縣青錢柳茶葉制作進入電氣化時代。2018年,該縣電制茶替代電量達到670萬千瓦時,約替代標煤23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9.7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99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74萬噸,減排粉塵32.36萬噸。電氣化制茶留住了綠水青山。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茶農茶企增產、供電企業增供擴銷的共贏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