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5年,國家出臺的一項項惠農政策溫暖著農村群眾,推進了農業產業發展,使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生活越來越富裕;保護綠水青山,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大史家村黨支部書記畢生忠介紹,近年來,大史家村找到了轉變單一農業發展模式的新路子,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材加工廠、新型保溫材料廠、彩鋼廠……一批批鄉鎮企業興起。村民以發展各類加工廠、小型超市、賓館等提高收入,擺脫僅靠農業維持生活的現狀。他說,想要發展現代化工廠、商業新模式,離不開穩定的電力供應。
幾年來,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大史家村村民不必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而且紛紛在村里創業。有的辦起了“農家樂”,有的開起了小超市,有的建起了庭院式家庭賓館。
畢生忠說,村民們摸索出了一條條適合自己的致富新門路。供電員工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定期上門服務,解決用電問題,故障報修時隨叫隨到。村民足不出戶就可通過網上交電費、辦理用電業務。穩定的電力供應和貼心的優質服務,為促進新農村建設和提升村民幸福生活指數奠定了基礎。
2014年,供電公司為大史家村465戶村民更新了下戶線和電表箱。電壓穩定了,村民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跳閘了。大史家村電網在全縣率先實現了絕緣化,村民用電安全得到了保障。電網布線整潔規范。村路兩側安裝了路燈。畢生忠說,村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里的現代化電器越來越多。大史家村已經在全縣率先步入了“小康村”。
如今,大史家村家家用上了電熱炕,有效減少了煤炭、薪柴等散燒帶來的污染物排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大史家村天藍、草綠、水凈,山水相依,風光秀麗,生態宜居,產業興旺。
畢生忠說,大史家村是綠色產業的聚集區,屬黃河上游生態敏感脆弱區域。供電公司推廣電能替代,對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