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了一個電話,我的充電樁就接好電了,就像點了個外賣一樣方便。”11月16日,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雅居樂濱江國際一期業主韋健對上門回訪的南京江北新區供電公司珠江供電所員工薛家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11月8日9時,薛家祥的移動作業終端上彈出由供電所數字化平臺派發的韋健家的充電樁申請接電工單。他和同事立即領取工器具,半小時后趕到現場。
隨后,薛家祥利用移動作業終端完成了信息核查、無紙化收資、電子合同簽署、辦理接電手續等一系列工作。從韋健提交申請到薛家祥為他家充電樁接好電只用了半天時間。這樣高效的服務背后是今年南京供電公司在供電所數字化建設方面的努力。
3月份,南京供電公司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的指導下,以“業務經營智慧、現場作業高效、服務精準觸達、資產管理精益”為目標開展數字化供電所建設。6月份,該公司研發的供電所數字化平臺和移動作業終端上線。南京供電公司選取珠江、東屏、棲霞三家供電所試點應用“一平臺一終端”,實現“一切業務線上化、一切工單數字化”。
數字化平臺給供電所裝上了“中樞大腦”。“我每天登錄供電所數字化平臺,可以查到營銷、用電信息采集、農電綜合管控等6個系統中的指標和異常信息,并一鍵管控各類工單。”棲霞供電所運維采集班班長徐曉亮說。“一平臺一終端”試點實施后,內勤人員每日登錄多系統查詢、分析指標異常的時間比之前平均縮短45分鐘,車輛派單時間平均縮短20分鐘。
令供電所臺區經理感到驚喜的是,他們開展外勤作業時有了移動作業終端,幫助他們遠程查詢多系統數據,更加便捷、高效、準確地收集數據,開展現場作業。“現在,客戶申請用電業務后,我帶上終端去現場就能一次性辦結。客戶的申請資料,我只需‘掃一掃’,一張紙都不用帶。服務效率提高了,客戶很滿意。”珠江供電所臺區經理張成滿說。
“5個多月以來,我們已為客戶辦理無紙化資料收集3244起、電子簽約147次,居民客戶平均接電時長縮短至1.5天,非居民客戶平均接電時長縮短至4.1天,95598工單量同比下降41%,解決了供電所過去存在的‘多終端、多系統、數據重復錄入、現場服務多次往返’等問題。”南京供電公司所屬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小濤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