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非遺場館內,“2025年央企消費幫扶迎春行動”直播火熱開啟。 謝釋與 攝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棉花村的菜籽油,六盤水市糯迤安村的姜茶,銅仁市小溪村的金絲皇菊……在央企消費幫扶平臺、南網商城赫茲樂購等電商平臺,800余款貴州電網公司幫扶點特色產品持續熱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貴州電網公司充分發揮貴龍省域幫扶平臺協調統籌作用,消費幫扶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同比增長21%,創歷史新高。
消費幫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一頭連著農戶的“錢袋子”,一頭連著消費者的“菜籃子”。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聚焦幫扶地區特色產業,構建“生產精益化、加工標準化、銷售多元化、服務專業化”的全產業鏈幫扶機制,采用直播等手段不斷豐富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銷售渠道,連續3年參加國務院國資委主辦的“央企消費幫扶聚力行動”,切實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直播帶貨
擴大產品銷路
“家人們看過來!產自貴州高山生態種植區的紫薯,2.5公斤,原價33元,今天直播間特惠價31.3元包郵到家!”1月15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非遺館內,一場助農直播火熱開啟。8位來自貴州電網公司的駐村書記組成一支“帶貨天團”,手持沾著泥土的新鮮紫薯,激情澎湃地推薦起貴州的特色農產品。
此次直播作為“2025年央企消費幫扶迎春行動”在貴州的首場直播,匯聚了茶葉、菌菇、臘味等6大類300余種特色產品,采用特價優惠、直播秒殺、互動抽獎等方式大力促進消費幫扶。據統計,直播僅3小時便斬獲5400余單,創收42萬余元,是常規銷售的10余倍。
“用直播的方式不僅可以對幫扶地區的人文風情進行宣傳推介,還可以助力大山好物、特色產品走出去,讓農戶的‘錢袋子’鼓起來。”凱里臺江供電局派駐棉花村第一書記劉開福說道。
隨著此次直播一同售賣的還有產自銅仁市德江縣小溪村的金絲皇菊。直播過程中,主播詳細介紹金絲皇菊的沖泡方法、養生功效,現場演示沖泡過程,吸引大量網友熱情互動。僅直播35分鐘便銷售520單,銷售額達4.68萬元。
自2020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積極探索消費幫扶電商化路徑,依托央企消費幫扶平臺、南網商城赫茲樂購等電商渠道建立立體化銷售網絡,助力“黔貨”出山。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產品
“黔貨”熱銷的背后,是貴州各地因地制宜打造高質量特色農產品。陽春三月,在遵義市習水縣桐棬村的山坳間,700余畝油菜花競相綻放。花田旁的桐棬菜籽油加工廠內,自動化的榨油設備正在不停運轉,彌漫著香醇的菜籽油香,一桶桶黃澄澄的菜籽油吸引眾多外地游客前來購買。
“三年前,我們村通過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專家實地考察,決定大力發展菜籽油產業。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通過多方協調將建設桐棬菜籽油加工廠列入遵義習水供電局定點幫扶項目,并籌集27萬余元用于工廠建設及設備升級改造。”遵義習水供電局派駐桐棬村駐村第一書記曾浩說道。
在工廠建設過程中,曾浩經多方了解,選中一款國產綠色高效精煉生產設備,可自動區分菜籽油優劣,合理控制榨油溫度,提高出油率和有益脂質伴隨物含量,保留菜籽色澤和香氣,使壓榨的濃香菜籽油品質更有保障。
得益于精益化生產,“桐棬菜籽油”贏得了良好口碑。目前,年銷量近3萬斤,年純收入達31.8萬元。
與此同時,在駐村干部帶領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街上村利用當地豐富的水資源大力發展水稻產業,并按照國標GB/T1354升級改造設備加工大米,年銷售額達67萬元;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洛麥村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開展毛木耳和香菇輪種和烘干加工,年銷售額達290萬元;畢節市赫章縣高橋村深入挖掘生態農業潛力,大力發展林下天麻種植和深加工,年銷售額達170萬元……貴州電網公司派駐106個定點幫扶村的126名駐村干部通過摸底走訪、引入產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產品,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我們依托‘貴州電網幫扶產品’統一標識體系打造特色品牌,著力破解初級農產品附加值低難題,推動‘一村一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以高品質和高美譽度推動黔貨出山。”貴龍公司副總經理趙洪藝說道。
據統計,5年來,貴州電網公司累計銷售幫扶產品超2億元。
(譚鎮林 陳舉 廖旻 李立強 謝釋與 王璟 李朝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