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家家戶戶都種植柑橘。近幾年,依托村里的萬畝雜柑現代農業示范園,19家種植大戶帶動191戶村民共同種植10多個品種的柑橘,大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眼下,4000畝柑橘已進入豐收季。11月12日,柑橘種植大戶李興碧跟其他種植戶一起忙著采摘,收購商忙著裝籃,網絡平臺的主播們則忙著直播帶貨……
以前的九合村,一到下雨天,泥濘的路讓人下不去腳。村里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2017年年初,安州區人民政府引進眉山的雜柑品種,將九合村附近的1萬多畝荒山打造成雜柑現代農業示范園。
園區建成之后,村民們需要引水澆灌果樹。但園區與水源地的落差大,且距電源點較遠,灌溉用電成了難題。為了支持九合村雜柑種植產業發展,2017年,安州區供電公司為村里6臺變壓器增容,還新增3臺變壓器,新建高低壓線路11.53千米。村民灌溉用電不愁了,村里的供電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
九合村村委會主任卿官松說:“近幾年,雜柑的種植面積一直在擴大,產量也在增加?,F在,好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村發展了。”
“以前,我們這兒的山就是荒山?,F在,我們有了‘萬畝雜柑’這個招牌,村里簡直大變樣,要電有電、要水有水、要路通路。我也跟著種植‘大部隊’種上了20多畝愛媛橙。后來,有10畝掛果了,我們賣了果子,家里的收入翻了番。”李興碧說。2020年10月,李興碧帶著自家產的雜柑到安州區文化廣場參加“扶貧趕集日”活動。她說,這是她創業的第一步,過上富裕的日子才是她的最終目標。
和李興碧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雜柑。今年,園區雜柑年產量預計達1500萬斤,年收入預計有4500萬元。每戶雜柑種植戶年收入預計15萬元,是2020年園區初掛果時的5倍。
現在,村里的種植戶不僅種雜柑,還籌劃打造集包裝、冷藏、物流、電商為一體的產業鏈,發展觀光、采摘等鄉村旅游業。九合村正在建設都市農業樣板區、綿陽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電網堅強,生態宜居,產業強了起來,村民富了起來,鄉村振興畫卷正在九合村徐徐展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