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20”特大暴雨災害歷史罕見,汛情之重前所未有,電網受沖擊程度前所未有,搶修保供電難度前所未有。全省近三分之一輸變電設備受到威脅,374萬戶居民供電中斷,電網安全、供電保障挑戰空前。
在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總部各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國網河南電力兄弟單位向險而行、逆行出征,與河南人民同舟共濟、并肩作戰,與洪水角力、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搶位,共同筑牢抗洪搶險保供電銅墻鐵壁,打贏了這場驚心動魄、爭分奪秒的艱苦戰役。
快字當頭,堅決打贏防汛應急和協同聯動主動戰。面對突發汛情,公司黨組快速反應、果斷決策,辛保安董事長親自掛帥“總指揮”,連夜視頻連線作出總動員、總部署,統攬全局全過程,張智剛總經理帶領工作組火速趕赴鄭州坐鎮指揮、統籌協調,公司其他領導第一時間對口安排,總部各部門悉心指導,25家省公司火線馳援。國網河南電力緊急召開省市縣公司三級防汛領導小組會議,啟動應急Ⅰ級響應,明確“保特高壓、保主網架、保重要部位、保民生”的應急處置總方針,建立“一日兩會”調度機制,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強化防汛應急管理。
保字為先,堅決打贏大電網安全和重點部位保衛戰。國網河南電力立足河南電網處于全國聯網樞紐位置,境內特高壓“5站13線”、特高壓直流占公司直流線路總條數二分之一的實際,將“保特高壓、保骨干網架”作為重中之重,組建特高壓密集通道運維突擊隊,設置60個值守點,分片包干,及時發現并處置多處險情;積極應對電煤緊張局面,“外電入豫”規模創歷史新高,達1481萬千瓦,占全省用電需求的35%;將“保重點部位”作為當務之急,特大暴雨當天,從9個地市供電公司調集615名業務骨干和救援物資支援鄭州。
人民至上,堅決打贏搶修復電和保民生攻堅戰。公司黨組一聲令下,迅速成立抗洪搶險前線指揮部,1.5萬名業務骨干攜帶468輛應急發電車、1042臺發電機等大批物資,日夜兼程,與河南1.8萬名電力搶修人員并肩作戰、共克時艱。國網河南電力抽調1960人成立作戰先遣隊,摸排受損電網設備和停電客戶,當好搶修向導;堅持“民生為大、時間為要”,不計成本、不講條件、不分晝夜、不論設備資產歸屬,分類精準制訂搶修復電策略,及時公布搶修進度,主動回應群眾關切,24小時不間斷作業。鄭州因災停電的1198個小區126萬戶用電客戶一周內全部恢復供電,為全省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了條件、搶得了先機。
旗幟領航,堅決打贏抗洪搶險和為民服務全民戰。公司廣大共產黨員積極響應公司黨組號召,310個臨時黨組織,1217支共產黨員服務隊、青年突擊隊活躍在抗洪搶險最前沿,踐行了“電不通、我不撤”的鏗鏘誓言,架起了黨群連心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當地居民主動搭手搬運物資、舉手機照明,為搶修隊員端來熱飯、送來錦旗,“電來了”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共產黨真好,國家電網真‘中’”的贊揚處處可聞。抗洪搶險保供電5次登上“新聞聯播”、4次登上“焦點訪談”、13次登上“新聞直播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這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保供電戰役,是一場城市配電網災后應急搶險大會戰,是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的試金石,更是一堂鮮活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課。
經此一役,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公司黨組的高瞻遠矚、果斷決策、堅強領導是奪取抗洪搶險保供電決定性勝利的根本保證。公司黨組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敏銳戰略眼光和豐富臨戰經驗,精準預判災情危害、搶修規模和作業難度,當機立斷作出“全網大會戰”的戰略決策,科學謀劃“鄭州總決戰”的作戰部署,步步到位、節節超前。
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是奪取抗洪搶險保供電決定性勝利的基本遵循。災難面前,公司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要指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超越資產界面保重點,打破常規抓搶修,不惜代價保民生,搶出了“國家隊”的速度效率,展現了“頂梁柱、頂得住”的央企擔當。
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大電網統一調度、公司集團化運作的體制機制是奪取抗洪搶險保供電決定性勝利的制勝法寶。此次抗洪搶險形勢之難、任務之重,遠超一省一城能力極限。公司統一高效的集團化運作機制、成熟完備的應急體系、訓練有素的救援隊伍,彰顯了卓越的組織力、動員力和執行力。
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特別負責任、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電網鐵軍精神,是奪取抗洪搶險保供電決定性勝利的動力源泉。災難面前,各級領導人員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廣大黨員主動請戰、爭上火線,25家兄弟單位聞令而動、千里馳援,面對重重困難義無反顧、迎難而上,“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響徹中原大地,黨旗始終在抗洪搶險第一線高高飄揚。
當前,河南電網已進入全面恢復重建階段,做好電力保障責任更為重大。我們將發揚不畏困難、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堅決守牢安全生產生命線,抓緊抓實疫情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災后恢復重建、電煤協調供應、供電優質服務、應急能力提升等工作,為落實“一體四翼”發展布局、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