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國內段外部供電項目在云南玉溪、普洱、西雙版納三地,新建3座220千伏開關站、35條總長679.8公里的220千伏線路、鐵塔1587基,在建設高峰期,僅西雙版納標段就活躍著1400多名建設者。線路、開關站所過茶山、橡膠林、大河、隧道、鐵路、公路林林總總,需要協調的人和事可謂千頭萬緒。
“通過制度、技術手段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細節,讓人各歸各位、各執其事,守好責任田,項目就能有效推進、順利完工。”云南電網公司基建部副總經理楊永昆說。
組建強大團隊,強化精益管理
肖武軍的電腦里有145個文件夾與項目相關。他是西雙版納段供電項目線路工程總負責人,從2017年線路規劃設計開始到現在項目接近尾聲,停電、協調、計劃、驗收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協調、溝通、管理工作。這些都“藏”在766個文件里。
肖武軍點開一張西雙版納《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玉磨電鐵220千伏外部供電工程停電計劃清單》,表格里詳細記載了線路工程需要的每一次放線區段、作業內容、施工單位、停電線路、線路產權、停電開始和結束時間等。
不僅是停電,每一個標段里每條線路、每次線路跨越都有非常詳盡的備案。關鍵難點區域更是重點對待,比如為了避免500千伏線路遷改以及牽引變線路π接可能造成的較大電力安全事故和電網風險,西雙版納供電局通過新增臨時鐵塔、優化工序等方式,協同生產、基建、調度等部門共同設計遷改停電方案。方案幾經修改,直到無可挑剔。
工程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戰地圖”。西雙版納供電局副總經理趙體斌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巨大的西雙版納地圖,上面被標得密密麻麻。不同顏色的旗子標志著工程的進度、難度,項目的關鍵進展都在他腦海中。
每個標段的項目部里,都有專門的儲藏室放置捆扎好的文件袋,里面存放著現場的“作戰地圖”。
還有一些“作戰方案”流轉在不同層級管理人員手中。肖武軍的進度統計表文件夾里,整整齊齊地存放著每家施工單位的日報工作進度表、組塔作業計劃管控表。表格里涵蓋了每條線路塔位從基礎開挖、澆制、接地施工到鐵塔組立的進度,計劃管控表里每天完成的工作量,預計明日工作量。
“我們的表格都是工程精益化管理的紙面反映,嚴格據此管控著工程進度。”肖武軍說,“工程中出現的難點匯總到專門的問題庫,細分到每個標段,定人定責定時間處理。”
“在項目推進中,一棵樹、一塊莊稼地都可能耽誤施工進度,這就需要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普洱供電局副總經理張立云說,“我們的員工常說‘有困難,我們解決’,而非依靠層層匯報和等待管理者指示。”
這有賴于一個強大的團隊。在項目團隊的組建上,玉溪、普洱、西雙版納三地供電局均抽調精兵良將。各項目管理團隊在解決生產作業計劃、物資供應、停電作業、外部協調、驗收配合等環節難點上的經驗十分豐富。其中,玉溪供電局項目經理盧自新參與基建項目管理13年,負責的項目多次獲南方電網公司年度“優質工程”稱號,成員中還有線路專家3人、變電專家2人、項目物資管理專家2人。
項目在玉溪、普洱、西雙版納三地供電局均得到高度重視。各供電局積極與省、市、縣區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協調,加速完成相關手續;協調地方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塔基占地、青苗賠償相關事宜;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結合地形、天氣、交通等因素,預測需要投入的施工資源,提前做好各種保障措施,確保工作安全有序實施;組織做好局內生產、調度、物資部門深度協同,暢通內部協同通道,共促項目按期投產。
“電網工程建設的常規環節,包括工地現場的安全準則等,南方電網公司內部都有標準,我們要做的就是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但是電網工程建設總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精兵良將需要用他們的智慧、為人處世的經驗,解決這些問題。”趙體斌說。
技術讓管理更可控,管理讓工程更溫情
技術讓管理更可控。項目6標段一塊平整的山地上正在進行放線作業,現場除了熟悉的安全作業展覽牌,還設置了攝像頭。現場工人的作業情況通過攝像頭傳回當地供電局,監控人員在電腦前就可以對現場施工進行把控,實時糾正作業風險。
“‘云監工’,就是對進場前中后的人、物、事進行全方位數字監管。”普洱供電局規劃建設管理中心專責陳科說,“‘云監工’本身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施工完全依靠攝像頭后面的人提醒,那這個工程肯定要失敗。但有了攝像頭,會使現場工人更自省、更注意按照施工標準執行規定動作,從而保障自身安全。”
“云監工”除了監管人,還監測設備。所有鐵塔都有二維碼,如同身份證。后續無論驗收還是運維,都方便許多。“這也是數字電網建設中的一環,資產全部數據化。”陳科說。
微信群在管理中應用很多。“微信群里,大家按照規定動作匯報當日工作,建設現場監理匯報是否按照標準施工,這就讓管理變得更加精準有序。尤其是趕工期時,標段上人員眾多,大家必須按照同樣的標準,最大限度保證不出問題。”玉溪供電局規劃建設管理中心(質監分站)第一業主項目部高級質量工程師何偉說。
需要高空作業的建設者張登生認為這是好事:“高空作業時,一個細節的疏忽可能就是無可挽回的事故,按標準做事說到底也是保護自己。”
技術還可以讓管理更有溫度。張登生每天開工需要在指定APP打卡,他的相關信息就會統一上傳至管理系統。管理人員通過系統能清楚地看到標段建設進展、人員狀態信息甚至落實工資發放。
云南送變電工程公司董事長何盎介紹說:“我們將中老鐵路國內段外部供電項目作為農民工工資‘總包代發制度’的推廣項目,于去年6月開始試點。通過對作業人員實名制準入、信息平臺打卡、總包工資代發等舉措,保障了現場施工人員按時拿到自己的勞動所得。”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杰 郭冬冬 徐娜
通訊員 王宇 廖潔 李琴 賀璇 嚴媛 張強 劉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