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在重慶市潼南區別口鎮花院村,十多名供電員工正在立電桿,為重慶開春生豬養殖場架設三相動力線路。養殖場負責人王大春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王大春是土生土長的花院村人。1月初,他和朋友投資270萬元,在村里建了一個現代化生豬養殖場。
3月22日,王大春來到養殖場施工現場查看施工進度,正趕上潼南供電公司塘壩供電所的幾名員工來養殖場了解養殖規模、設備配置及用電容量等情況。
“我又沒提交用電申請,你們咋知道我們建了養殖場,要安裝三相電?”供電員工的到來,讓王大春感到意外。幾個小時前,養殖場的營業執照剛通過審批。因環保手續還在辦理,王大春計劃待手續齊全后再申請使用動力電。
“哈哈,我們有‘秘密武器’。你們營業執照辦下來了,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帶隊的塘壩供電所所長陳陸肖說。
陳陸肖所說的“秘密武器”是潼南供電公司與潼南區市場監管局1周1次的共享小微企業工商注冊信息機制。通過信息共享,供電公司能夠及時了解小微企業營業執照的申辦情況。
得知養殖場環保手續預計5月上旬完成審批,潼南供電公司決定提前申報線路工程項目,把線路架設好,待養殖場環保手續批下來、提交用電申請后,立即裝表通電。
“養殖場附近沒有動力線路,需從變壓器處接入電源,工程量較大。”陳陸肖介紹,本次工程需新立8根低壓電桿,新建120平方毫米低壓絕緣線路近400米。
4月21日,潼南供電公司組織員工開始施工。按照計劃,工程于5月上旬竣工。
“大家站穩,注意安全。”陳陸肖提醒施工人員。幾天前,潼南地區下了一場大雨。在泥濘的村路上,十幾名供電員工喊著號子,小心翼翼地抬著電桿往前走。陳陸肖則跑前跑后負責協調,提醒大家注意腳下路況和人身安全。
“你們想得這么周到,我們用電還有啥擔心的?”王大春對忙碌不停的供電員工說。
在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工作中,潼南供電公司提前掌握客戶用電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幫助客戶準確測算用電負荷,壓減辦電時長。1~3月份,該公司通過小微企業工商注冊信息共享機制了解客戶需求,共走訪156戶企業,提前為66戶企業客戶送電,為小微企業節省辦電成本739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