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最近,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投資建設的朝天門五碼頭、十一碼頭兩個岸電項目成功與船舶實現帶負荷聯調,為長江三峽游復航做好準備。待游輪復航后,岸電項目將為游輪提供清潔、充足、可靠的電能,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可謂是治理游輪復航用電方面污染問題的一劑良藥。讀來筆者生出許多感慨來。
我們知道,火力發電的煤燃燒易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等物質,無法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而長江三峽近壩水域是長江航運船舶過閘重要的集中停靠區和中轉站。據三峽通航管理局統計,三峽壩區核心區平均每天積壓待閘船舶近600艘左右,平均待閘時間約54小時,船舶停靠期間使用柴油發電造成空氣、噪聲污染,對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構成威脅。船舶在停靠期間以陸地清潔岸電代替使用船上的柴油發電,其發電效益不僅節約了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了溫室效應。
在岸電項目建設中,國網重慶電力結合山城特色與長江江域特點,實施“一碼頭一方案”,充分考慮枯水期、豐水期水位及落差影響,設計電源電纜長度大于歷史最低水位,在全國首創“雙供電浮躉”技術,實現電纜分段管理和收放,保障洪水暴漲和快落時電纜收放的安全性。同時,該公司在高壓電纜上船中創新采用“連橋快拆式滾軸橋架”“導輪式電纜橋架”等方式,可減少電纜與浮躉、托架等固定設施的摩擦力,延長電纜使用壽命,本次岸電建設是在重慶市首次應用離岸浮動式岸電技術方案,打通岸電運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為長江流域岸電服務提供了典型示范。
由此,國網重慶電力貫徹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長江沿線岸電全覆蓋要求,大力推進長江流域重慶段“四地六點”共12個泊位的岸電建設的做法,不僅可以滿足24艘游輪靠港期間供電需求,預計年替代電量約1000萬千瓦時,而且減少燃油消耗2280噸,減少污染物排放7526噸,為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https://sebxrvjfls.jiandaoyun.com/f/609dc1b33969ef00084480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