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漯河供電公司完成2025年數據智能倉庫的全面升級與深化應用,標志著公司在電網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次升級以“智能驅動、業務融合、價值賦能”為核心,構建了更加高效、開放、安全的企業級數據資源體系。
據悉,2025年的數據智能倉庫建設圍繞三個重點方向展開:一是構建“采存算管用”一體化的新一代數據基礎設施,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實時接入與智能治理;二是打造面向基層業務的“數據服務超市”,提供標準化、模塊化的數據產品;三是深化AI能力嵌入,推動數據分析從“事后統計”向“事前預測、事中干預”轉變。
在平臺能力建設方面,公司創新研發了“數據沙箱”環境,支持業務人員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開展自主數據分析。同時,通過引入流批一體計算引擎,將實時數據處理能力提升至分鐘級,顯著增強了電網運行狀態的即時感知與預警能力。
“此次升級最大的亮點是我們構建了‘場景驅動’的數據應用新模式。”公司數字化部主任介紹道。據了解,公司圍繞配網運維、客戶服務、能源規劃等核心業務,打造了多個智能應用場景。其中,“配網故障智能研判”場景通過融合氣象、設備、運行等多維數據,將故障定位時間從原來的平均15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企業用電健康度評估”場景則通過對歷史用電模式的學習,精準識別潛在用電異常,提前發出風險預警。
在基層賦能方面,公司開發了“數據助手”智能工具,支持自然語言查詢和數據自動可視化,大幅降低了基層人員使用數據的門檻。某供電所所長表示:“現在只需簡單描述需求,系統就能自動生成所需的數據報表和分析結論,工作效率提升了約60%。”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的數據倉庫建設特別注重數據安全與合規性,構建了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體系,并通過了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截至目前,該數據智能倉庫已接入業務系統28個,管理數據資產1500余項,日均處理數據量超過5TB,支撐了公司85%以上的數據分析需求。通過數據驅動,公司配網故障主動處置率達到92%,客戶用電訴求同比下降38%,電網資源利用率提升約15%。
展望未來,該公司表示將繼續深化數據智能倉庫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應用,重點拓展新能源功率預測、虛擬電廠調度、碳足跡追蹤等創新場景,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全面釋放,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堅實的數據底座。(國網漯河供電公司 王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