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投資競爭激烈,加之技術迭代加速躍遷、電力交易市場復雜性增加,基于“價差”的財務投資難以適用于新能源發展新周期,需要在全新的價值維度上找到新的增長點和新路徑。
新能源投資布局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電氣化趨勢致使電力需求激增,隨著新能源投資持續加碼,電力系統從源隨荷動進入源網荷儲一體化時代,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的“質量”成為核心競爭力。
一是新能源投資特別是高精尖投資呈上升趨勢。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盡管清潔能源投資不斷增加,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暖和工業過程等關鍵領域仍難滿足實際需求,亟須找到高價值的創新投資方向,新能源行業從規模擴張進入拼“內功”階段。
二是清潔能源新興技術投資亟須更快增長。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能源轉型投資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達2.08萬億美元,但增速從2021~2023年的24%~29%降至2024年的10.7%。為抵御新能源的出力波動,能源系統從單一技術路線轉向提供多能互補技術綜合解決方案,新能源技術路徑與投資方向進一步明晰,而能源與產業的邊界消融,升級為“發儲輸用交易”全鏈條生態。
投資重心從重資產驅動趨向數據價值挖掘。電力市場化改革為電力商品注入了全新的價值維度,不同時間的電和不同空間的電有了顯著的價值差異。新能源投資也由增加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轉向一種更復雜的經營模式,從過去的憑價格競爭轉向為新能源發電創造價值,向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制氫氨醇等產業大模型整合或拓展,推動價值持續重估和深度優化。
一是電力市場化機制趨向成熟,推動新能源全面市場化定價,形成良性的新能源產業鏈。政策導向明確,鼓勵發展清潔能源,促進行業技術升級和成本優化,惠及全產業鏈,尤其是為數字能源、運維服務、儲能等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市場空間,需要納入電力供需、區域交易均價、分時電價等動態因素,要求分布式光伏“可觀可測可調可控”,促進新能源消納與電力系統的深度協同。從長遠來看,新能源產業會通過市場機制激發投資主體積極性,通過技術創新激勵低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項目,為綠氫、綠氨、綠醇等場景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新能源技術創新具有多樣性和不斷變化等非線性特征,技術迭代速度加速資產貶值,致使新能源投資的復雜性與難度急劇增加,重新定義新能源資產的優劣判斷標準。新能源產業鏈投資大、周期長,加快數字化賦能新能源資產管理及融資創新,能夠滿足多樣化的能源需求。從經濟角度來看,新型電力系統復雜度高,技術路線“代差”成為企業生死線,一步沒跟上,可能會在未來市場面臨技術落后、產品過時的風險。加之新的電力市場交易規則重新思考新能源項目經濟測算模型、回報邏輯,推動電力投資市場依靠數字技術建立新的價值評估體系。
加速數字化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有機相融,推動構筑能源及新能源行業新生態,拓展新能源投資的溢價空間,本質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將產業智慧轉化為產業進步的杠桿,轉化為可量化、商業化的技術杠桿和估值杠桿,撬動投資主動權,產生協同效應和溢價效應。
專注比較優勢,聚焦深度投資。加速數字技術應用,利用數字技術架構新能源技術戰略研究,從戰略高度上把握技術制高點,將行業專家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可規模化應用的認知迭代模型,將“經驗決策”變成基于數據的“事先感知”“客觀決策”等前瞻性判斷,結合自身技術戰略做出更周全、穩健的決策,實現潛力賽道的精準布局。
一是從核心“投資圈”縱深,深挖存量,用數據挖掘技術揭示數據間關聯和價值鏈,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項目的盈利能力。新能源的發展已經步入“一地一策”的階段,這需要投資者圍繞戰略落地去細化各種資源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抓住產業關鍵點,提供符合實際場景的信息內容,從而以快速迭代的方式進行創新嘗試,釋放已有業務的商業價值。
二是提升細分領域競爭優勢,開拓增量,在場景覆蓋上變被動篩選為主動跟蹤,從而精準投資。未來投資應對照戰略目標找斷點,在技術戰略的關鍵拼圖上真正支持創新的關鍵環節,梳理技術的延展性,以敏銳捕捉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更早發現新興技術的發展脈絡,把優勢延伸到更多領域,從先機和速度上保持投資布局的領先性,帶動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重構估值收益,帶動產業溢價。引導投資通過產品退出而非必須通過上市退出,從捕捉“價差交易”的財務投資套利思維轉向關注場景滲透率、技術復用率等成長性指標,從業績成長性布局上提升其資本市場流動性溢價。
技術層面,依托大數據分析挖掘新技術帶來的價值顯性化邏輯。通過技術革新,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賣點,將現實世界中很多的電力使用資產化,充分激活潛在溢價。例如,依附數字技術“背書”的高質量信息傳遞高水平的信任,可以緩解投資機構對主體信用的焦慮,創造融資、交易方面的信用支持,提高其“可融資性”或“可轉讓性”,助力新能源資產拓寬融資渠道和融資選項,從而推動更大規模的投資,增大盈利。
商業價值上,通過數據穿透、語義融合等數字技術整合資本和技術資源,將財務回報與產業創新的長期價值結合,形成“電價+環境溢價”等收益疊加,將商業擴展與技術升級多維度協同提升,釋放潛在溢價空間,為新能源資產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重塑應用場景,驅動價值增長。通過數字技術溢出效應帶來的資源擴展性,積極構建產業伙伴網絡,憑借商業智能、數據拼圖等工具實現“連接”迭代,重塑資本與技術資源的配置形式,用數據共享發展一個“電+X”的超級應用市場,覆蓋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將調節性價值更大地體現出來,實現產業鏈控制溢價。
一是用數字和智能技術重構產業生態,將技術能力或者市場資源分配到更高效的平臺上,挖掘高價值應用新場景,擴大生態圈,鞏固新能源發展優勢。基于數字技術連通性的融合作用,或從需求端出發推動逆向創新做價值驗證,或是通過“同群效應”競相模仿,減少探索過程中的風險與成本,誘發資源重構,投資新興技術,使新能源和無數的商業場景相結合,融入產業實踐,推動關聯產業效率優化及增長,加速先進技術商業化,拓寬新能源的價值增長路徑,吸引到更多高質量投資,減少新興技術投資延遲或受阻。
二是加強數據采集與信息資源的挖掘利用,將數據優勢延伸到新能源產業鏈,催生跨界融合新業態。基于數據資源的持續獲取和價值的深度挖掘,需要優化數據的可交互性,促進不同的技術交織在一起,打通信息壁壘,激發資源重構潛力,催生數字能源這一全新業態,強化新能源產業鏈的把控能力。例如,引入混合電廠(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新能源發電組合實現單一聯結觸點的電力供應共享,如水光、風光等)或風光制氫、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最大化挖掘現有資源的使用價值。(董軍 作者單位:國家電投集團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