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招標采購管理智能化持續審計數字化工作室,該公司審計中心員工運用串標審計大模型,一鍵比對投標文件上的身份證號、資質證書編號等關鍵數據,識別出串標疑點后,組織專人限期整改到位。
“我們把人工篩查方法轉化成大模型能理解的數據規則。以前篩查串標疑點時,300份投標文件至少需要3人用5天才能檢查完一遍。現在我們用串標審計大模型一鍵比對關鍵數據,兩小時就能鎖定疑點。”國網江西電力審計中心數字化處負責人胡旼介紹。
年初以來,國網江西電力審計部、數字化部牽頭組建專項工作組,聚焦招投標、工程管理等高風險領域,加快建設串標審計、項目真實性審計、違法轉分包審計、工程兩算審計4個智能輔助大模型,持續完善審計數據治理體系,讓數智化工具深度融入審計全流程。工作組深入一線業務現場,分類梳理歷史審計案例,為大模型訓練搜集數據樣本。
6月30日,4個智能輔助大模型建設完成。其中,串標審計大模型通過比對身份證號、資質證書編號等12項關鍵信息,智能識別串標疑點,將核查效率提升了5倍。項目真實性審計大模型通過項目可研內容自動提取、停電計劃自動關聯、物料信息自動對比,識別重復立項、結算不準確等風險點。
串標審計大模型與項目真實性審計大模型在國網江西電力上線應用后,助力審計作業數智化、審計管理標準化、審計監督精益化。目前,該公司正推進違法轉分包審計、工程兩算審計智能輔助大模型的調試,預計于8月底上線應用。(胡旼 朱圓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