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圓滿閉幕,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線下參觀人數突破30.5萬人次,全網流量超23.6億,較上屆增長21.6%;100余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產品亮相;大會共簽約3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50億元,達成意向采購金額162億元……
當天,上海市經信委還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措施》(即“人工智能12條”),提出要發放6億元算力券、3億元模型券、1億元語料券,以真金白銀從算力、數據等方面給予人工智能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
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接下來上海還將發布具身智能實施方案,繼續支持技術攻關、場景落地和生態培育,助力青年人才和企業成長。
AI行業呈現三大新趨勢
立足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WAIC的熱度逐年攀升,實現了規模與影響力的雙躍升。本屆大會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項;館內共舉辦產業對接會20場,場景發布會8場,共發布57個優質場景需求;舉行百余次1對1閉門交流會;接待了十多個國家的156個采購團組。
“通過參加相關論壇、展覽,我深刻感受到技術迭代與應用落地的雙重突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杰在閉幕式上表示,大會傳遞出人工智能產業的三大新趨勢:技術體系化突破,單點創新匯聚成生態變革;青年創業者成為AI發展的主力軍;AI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從智能制造到智慧生活,落地場景日益豐富。
陳杰表示,本屆大會是一個匯聚全球成果、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上海智慧,集中展現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生態的大會。具體表現為:一是構建全球治理新平臺。大會發布五項重要成果——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啟動、《中國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人工智能開源合作倡議》、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二是開辟技術探索新前沿。圍繞AI基礎設施、科學智能、智能終端、賦能新型工業化等主題,舉辦超百余場論壇;特別設立“科學之問、數學之問、模型之問”三大前沿議題,探討AI技術新架構、落地賦能新模式。三是打造產業生態新范式。創新設立“創投孵化”核心板塊,打造企業供需對接平臺。
行業人士對中國AI的快速發展也感慨萬千。“這幾天展會逛下來,我的直觀感受是這邊的密度實在是太高了。從一進場開始,幾乎每一個展臺都能看到新的Agent、Demo、模型、芯片、工具鏈,沒走幾步就是一個首發的模型。”Pokee.ai創始人朱哲清說,“今年WAIC給我不一樣的感覺,從‘中國要追上世界’變成‘中國正在定義世界’。不管是技術路徑、開源生態,還是產品形態,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正在往外走,不是復制別人,而是原創的。”
政策+金融雙輪驅動
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降低創新創業成本,7月28日,上海市全新推出“人工智能12條”,建設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創新集聚載體。
“人工智能12條”明確,上海要支持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方法和工具、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芯片、具身智能、智能軟件、腦機接口、智算系統等重點前沿方向的技術創新,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最高5000萬元的支持。
加速人工智能生態構建離不開完善的金融賦能體系,而加強企業風險投資(CVC)基金建設正是這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閉幕式上,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階躍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發起的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正式成立,首期總規模30億元。
同時,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第三批子基金遴選正式啟動。本次遴選鼓勵與符合三大先導產業上海重點布局方向的龍頭鏈主企業合作設立基金。據悉,截至目前,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已完成26只市場化子基金遴選,實現5.3倍放大效應,領投一批鏈主企業,吸引一批頭部管理人首次落滬,匯聚一批優質子基金。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宋薇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