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4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科技成果交流會在京開幕。現場,創新載體扎堆集聚,科技成果泉涌成勢,產業培育方興未艾,企業創新如火如荼……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北京未來科學城,充分發揮其能源谷龍頭企業集聚優勢,聚焦以產興城,搶占先進能源產業發展制高點,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看亮點:“首”字號產品集中亮相
科技賦能,加快成果轉化,北京未來科學城正加快推動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大會現場,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重大技術創新產品集中亮相,“全國首次、全球首創”產品成為主打。
國家電投科學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兆瓦級熱泵儲能中試系統已在云南啟動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工業園區提供綠色電力及最高550℃熱能和最低-20℃冷能,能量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實現高效的熱電轉換;中國華能集團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級鈣鈦礦組件光伏示范項目在青海成功并網發電,實現了鈣鈦礦光伏技術從產線到商用示范的重大跨越,其華能清能院自主研發的大面積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轉換效率高達26.12%;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的國內首個也是唯一取得國際認證的35MPa/70MPa快速加氫機裝備,可實現物流車3~5分鐘、大巴車最快5分鐘加滿,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座加氫站。
中鋁材料應用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汽車輕量化用高性能鋁合金板材實現國產化,并牽頭制定出我國首部汽車用鋁及鋁合金板、帶材國家標準,建立了國內首套650mm寬幅的電磁水平連鑄鑄造生產線;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攻克大功率IGBT數字驅動技術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已規模化生產6萬片;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成功攻克電力工控系統“卡脖子”關鍵技術瓶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天津大唐國際盤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試點應用;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學院的退役新能源組件熱解技術,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看生態:“轉”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樹高葉茂,系于根深。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昌平區副區長柳強介紹,為推動能源谷發展,昌平區系統構建了“1+1+N”創新政策體系,出臺產業政策措施47項。目前,能源谷共有900多家先進能源企業集聚發展,已形成科技研發、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全周期創新鏈條。特別是入駐了420家各級央企機構,是我國先進能源產業的戰略支撐點,也是首都央企戰略科研機構聚集發展的窗口。據了解,2023年昌平區先進能源產業收入近2400億元,央企新注冊資本又增長了3.4倍,呈現加速聚集的發展態勢,正在打造國際先進能源的創新高地。
看成效:共享開放已成閃亮名片
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以科創服務平臺為依托,全力整合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可共享實驗室資源,已實現線上開放共享儀器設備355套,提升未來科學城科技創新活力。目前已促成中鋁材料院與國電投科學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特種設備材料等團隊長期在中鋁試驗檢驗中心進行檢測,形成穩固服務和良好互動機制,推動區域開放式創新生態體系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