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力數字化 > 深度閱讀

    電力數據看經濟:單月用電量首破萬億大關,誰在消耗?

    時代周報發布時間:2025-08-28 09:03:42  作者:阿力米熱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社會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2萬億千瓦時,刷新單月用電紀錄。

      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12.5億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是什么推高了這張史無前例的電費賬單?首當其沖的是高溫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5日至8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23.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其中,湖北、山東、四川、重慶、青海、河北、甘肅、山西、陜西、河南10省市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

      高溫天氣,無疑帶動了用電需求激增,7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039億度,同比增長18%,相當于全國每戶多開了一臺空調。連中國的北極村漠河也扛不住,忙著裝空調。

      然而,高溫天氣之外,真正撐起這場用電高峰的,是遍布全國工廠車間里日夜不歇的機器。

      工業最“耗”電

      工業是用電大戶,用電量常年占全社會的六成以上。

      7月當月,工業用電量增速比上月提高了1.5個百分點。若拉長時間線,前7月,工業電量達3.7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

      據《人民日報》消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在工業用電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前7個月增4.6%,高出制造業均值2.3個百分點。從細分行業看,新能源整車制造尤為亮眼,用電量同比增長25.7%。

      實際上,近二十年來,我國用電量增速與經濟運行態勢大致趨同。“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快速增長,折射出產業結構在優化升級,生產活動正在擴張。”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數據顯示,1-7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9.5%,快于規上工業3.2個百分點;在裝備制造業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汽車四大行業增速領跑,依次為16.2%、11.9%、10.9%、10.9%。

      與此同時,這一快速增長態勢的背后,離不開“兩新”政策(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助推。

      當前,產業發展逐漸從依賴規模擴張,轉向聚焦存量優化與質量效益提升。這也符合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時指出的“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發展策略。

      今年以來,大規模設備更新加速推進,國家發改委還下達了188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8400個項目。目前,支持設備更新的補助資金已下達完畢。

      在政策的支持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對高端、智能的先進設備需求增長。數據顯示,1-7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2%,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3.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

      投資力度加大,意味著大量訂單涌向裝備制造企業,并逐步向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鏈傳導。換言之,工廠的活多了,機器持續運轉,產出自然會增加,進而推動用電量快速攀升。

      再來看看消費端,以舊換新政策有效撬動了消費者更新換代的需求。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汽車、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家裝、電動自行車5大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已超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大類產品中,汽車置換熱潮涌動。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另外,新能源化的趨勢也不容忽視,在今年前五個月的汽車以舊換新中,新能源車占比超過53%。

      由此可見,“兩新”政策的逐步落地,一方面有助于消化現有庫存,另一方面也倒逼工廠加大生產、保障供應,進而帶動相應領域用電量增長。

      非化石能源占比過半

      政策紅利不僅體現在工業端,也向服務業領域傳導和擴散。1-7月,信息傳輸業、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分別增長15.5%、42.6%。

      具體來看,當工廠把傳統設備升級為智能化生產線時,工業機器人、傳感器和云端控制系統就需要大量接入網絡,實時數據流量激增,對帶寬、算力和低延遲的要求隨之水漲船高,直接推高了信息傳輸業的用電量。

      充換電服務業的快速增長,則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配套基礎設施迅速擴張密切相關。

      截至今年6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689萬輛,占汽車保有總量的10.27%。與此同時,充電設施也同步擴張,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總數已達到161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設施409.6萬個,私人充電設施1200.4萬個。

      從發電量看,在國家能源局發布上半年全國能源形勢、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的發布會上,電力司副司長劉明陽介紹到,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總充電量達549.23億千瓦時,全年的充電量預計與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

      這意味著,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成為電力消費的新增長極。

      不過,林伯強補充道,雖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熱門領域用電增速較快,但其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源于基數較小。從整體用電結構來看,重工業仍是用電消費的主體。以2023年為例,重工業占工業用電的比例為80%左右。

      而重工業用電仍依賴火力發電,采用煤炭作為能源。煤炭屬不可再生資源,其燃燒過程若處理不當,極易帶來污染并推高碳排放量。在“雙碳”背景下,如何協調并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替代,仍是能源領域面臨的挑戰。

      為破解這一難題,國家正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繼3月底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量歷史性超過火電,5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79萬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9.7%。

      在此基礎上,國家能源局于6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第一批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從構網型技術、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智能微電網、算力與電力協同、虛擬電廠、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以及新一代煤電七個方向開展試點。

      然而,這不僅是一次能源技術的革新,更是一道必須同時答好“保供電、促發展、減排放、穩安全”的綜合考題。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阿力米熱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精品二区360偷拍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