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最近經營困難的各類生產企業來說,95折的電費優惠至年底應該算個大好消息了。就拿我工作的化工廠來說,每個月省15萬的電費還是能起好大的作用,拿一部分出來激勵員工,提升士氣,共度難關,爭取熬過疫情。
前段時間某專家提出的電費高是為了倒逼企業節能減排的理論,遭到了眾多網友的抨擊。原因是很簡單的,工廠的經營者不比專家傻,不會想著莫名其妙的浪費電來增加自己的成本的,誰都知道在相同的條件下盡量節能減排是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的。至于說某些高耗能行業的淘汰,都已經靠行政手段給解決掉了,還逼人家做什么呢。所以說,對現有企業甚至家庭來說,低的電費對經濟的提整作用都是很大的。
至于說能不能靠產業升級來抵消電費貴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是強盜邏輯。電力成本高了,轉移給實體企業,讓實體企業產業升級了來消化這些成本,那還不如讓電業企業自己升級來消化更直接呢。任何時候低的要求成本(包括電費、油費)都是好的營商條件,可以鞏固和提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也就是說電力改革,降低成本,惠及企業和個人與產業升級根本不沖突,應該搞的電力改革的還得繼續進行下去。
很多生產企業現在遇到的問題中都有人手不足導致產能下降和銷售受阻問題,不管是哪個問題都會導致加工量下降,單位產品的消耗增加。生產企業保持生產,扣除消耗就差不多賠本了;停止生產就可能直接出局。所以說,能省點電費真的是好事,以前是錦上添花,現在真有可能是雪中送炭。
現在很多工廠,特別是化工廠,對這種臨時措施的退出,還是很擔心的。有些朋友可能不信,對于有些電費支出較大的生產企業,年產值幾個億,利潤竟然可以低到百把萬的水平了,省下的電費可能是維持后續生產的重要資源。我們經常看到各優惠措施的退出對行業的沖擊,比如新能源車優惠措施退出,導致許多小品牌電動汽車公司直接關門。
這些生產企業都希望相關部門能利用半年的時間,督促電網系統把電費降低的措施給落實,形成長效機制,而且對5%的比例還覺得不夠,如果能連續3年,每年降個5%左右就最好不過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