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用電量超預期增長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我國2018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為6.7%,延續穩中向好局勢,同時,由中電聯公布的數據看出,1-10月全社會用電量565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我們預計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為8.5%,另外,從不同產業的用電量來看,第一產業用電量6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1.1%,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2%;第二產業用電量385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8.2%,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57.3%;第三產業用電量90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6.1%,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23.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2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4.6%,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8.3%。
綜合來看,電力需求的高增速主要受益于宏觀經濟狀況的穩健發展,第二產業穩步增長,第三產業及居民用電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加之年內寒潮及高溫的影響,使得用電量增長大幅高于年初預期。從用電結構來看,高耗能產業仍占據過半的增量,但較去年同期貢獻率下跌了3%,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大于第二產業,這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體現,隨著未來全社會用電量的不斷增加,用電增速的逐漸收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對用電量的拉動作用將趨于相同,電力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煤電供給側改革向好火電發展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209小時,同比增長100小時,實現自2012年首次實現正增長,其中火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596小時,同比增長165小時,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083小時,同比增加59小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增長172小時至1724小時。今年發電利用小時數的大幅增長,一方面受益于煤電去產能的穩步推進,嚴控新增裝機容量,另一方面,大批特高壓通道的建成對電力的消納和利用率有正面的激勵作用。
自2017年首次提出煤電去產能的目標以來,當年全國已經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超額完成目標,同時新建煤電機組裝機容量同比下降9.3%至4578萬千瓦,2018年1-10月新增燃煤發電機組2698萬千瓦,同比下降18.8%,煤電去產能的任務正進一步推進,因此我們認為短期內嚴控火電新增裝機的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供需趨于平衡,煤價高位震蕩運行
2018年以來,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及下游需求的改善,煤炭價格仍然延續高位震蕩運行,同時,供給側改革的成果也在不斷釋放,新增置換產能陸續建設完工并順利投產,加之中轉港口及下游電廠的長期低庫存局面的不斷改善,動力煤整體表現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全國累計生產原煤29億噸,同比增長5.4%,較去年同期增加0.7個百分點,主產地陜西、內蒙古和山西前10個月累計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5%、11.4%和2.4%,可見煤炭產能逐漸向我國西部地區集中。進出口方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全國煤炭累計進口量為2.7億噸,同比上升9.3%,已經與2017年全年的進口量持平,預計全年進口量2.9億噸,由于國內煤價處于高位,下游需求有明顯改善,海外煤優勢明顯,因此進口煤一直是平抑國內煤炭價格的重要手段。
國家發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累計去產能目標為8億噸。據實際執行情況來看,2016-2017年已經累計完成5.4億噸,同時,由《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2018年煤炭去產能目標仍為1.5億噸,與2017年持平,從實際完成情況來看,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約1億噸,完成全年目標的67%,預計全年保底完成1.5億噸的目標,加上前兩年已經完成的5.4億噸,累計去產能6.9億噸,那么未來兩年僅有1.1億噸的余量,預計2019年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去產能目標。
未來電力市場展望
2016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式對外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達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發電裝機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人均用電量約5000千瓦時,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從59%降低至55%,規劃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我們認為,“十三五”電力發展的主要目標仍是以發展清潔能源為主,配合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改革的新要求,同時改善火電機組的利用率,進一步完善市場電的交易機制,展望2019年電力市場,隨著煤炭長協比例的不斷提升,煤價有望回歸合理區間,電企成本將有所修復,同時伴隨火電利用小時數的穩定增長,預計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會有顯著改善。
關注優良資產注入,清潔能源占比高的標的
對比整個電力行業,整體利用小時數觸底反彈,穩定的裝機容量增長未來將會有顯著的規模效應,直接影響著企業的主營收入,目前來看,優先選擇裝機容量增長穩定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其次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可以選擇有資產注入預期的公司,如:中國電力(2380),母公司優質資產豐厚,今年5月已完成對母公司旗下多家清潔能源公司的收購,未來依舊存在資產注入預期;華潤電力(836),維持固定的派息,且公司火電機組效率較高,發電利用小時行業排名靠前。
未來國家注重清潔能源的發展,因此優選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占比較高的公司,如:華電福新(816),今年福建省內用電需求增長明顯,加上穩定增長的風電及核電業務,盈利增長穩定,京能清潔能源(579),儲備項目豐富,未來多元化裝機發展助力市場擴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