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其中稱,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目前,集體企業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已獲國資委批復,確保2020年6月全部完成。要加強對賓館酒店改革督辦整改,積極研究市場化賓館酒店改革模式。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注冊資本8295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輸電、供電、與電力供應有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電力生產調度信息通信、咨詢服務等,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持股。
此外,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有多家對外投資企業,魯能集團有限公司為其中之一,國家電網持有其100%的股份。天眼查數據顯示,魯能集團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冊資本200億人民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投資于房地產業、清潔能源、制造業、采礦業、住宿和餐飲業、綜合技術服務業、旅游景區管理業、電力生產業、建筑業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長期以來,國家電網旗下的房地產業務由魯能集團具體運作,核心業務聚焦地產、能源兩大板塊。按照這一表態,魯能將可能全面退出房地產業務。早在上世紀90年代,魯能就開始從事房地產開發工作,是我國最早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之一。目前,魯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主要分布在山東、海南、北京、重慶等地。其中,這些業務大部分為集團直接運營,也有一小部分被注入上市平臺廣宇發展。2019年,廣宇發展實現營收230億元,同比下降15%。
按照天風證券在2017年的估算,魯能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部分的房地產業務體量超2000萬方,貨值超4000億。在業內看來,魯能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于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魯能是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2010年,為規范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布“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此年,又有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魯能即在此列。
一位有國企背景的房企人士告訴AI財經社,“國家電網雖然不讓做房地產了,但團隊不能辭退,目前聽說整改后,原來魯能的員工不會轉到地方,應該還是在央企之間流動吧。”
據上述國企人士分析,國資委很大概率會給魯能找個“新婆家”,比如轉給經營房地產的其他央企。“另一種可能是找一家缺乏A股上市資源的企業。”在該人士看來,魯能集團的殼公司天津廣宇發展,對于期待在A股上市的房企來說,極具吸引力。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2月,天津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就資產重組與整合初步達成意向。在隨后的9年時間里,魯能不斷整合資產進入廣宇發展,后者成為其重要的上市平臺。目前,魯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主要分布在山東、海南、北京、重慶等地。其中大部分為集團直接運營,部分資產被注入廣宇發展。
2019年廣宇發展實現營收230億元,同比下降15%。有業內人士對魯能近兩年的發展成績表示惋惜。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魯能集團曾以893.7億元的銷售額位居房地產行業第21名。但到了2019年,它已經消失在各大榜單上。截至發稿,魯能集團暫未對《通報》內容有任何回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