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近日發布。《意見》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等8個方面提出31條舉措。針對能源領域,《意見》明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減碳技術和服務,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參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
“一口氣讀完8章31條,章章具體,條條給力。”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感嘆,“作為一名以實業興國、產業報國為己任的中共黨員、民營企業家,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堅定信念做好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力軍,努力當好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
強調民營經濟新定位
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看來,民營經濟為中國經濟綠色發展、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展現得更為突出。《意見》首次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肯定了民營經濟在我國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劉漢元說:“十多年前,中國光伏產業設備、市場、核心原材料‘三頭在外’。經過持續推動產業規模壯大、技術迭代升級,中國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第一大國,從‘三頭在外’到‘全球第一’,占據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光伏產業的發展,正是中國民營經濟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激活中國經濟活力的縮影。
在風電行業,也可以看到諸多民營企業的身影。明陽集團、金風科技、遠景科技集團等一批具有民族品牌影響力的風電民營企業多年上榜全球出貨量前十。“截至目前,明陽集團全球累計裝機超46吉瓦,產生的環境效益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億噸,等于每年再造森林75萬公頃。”張傳衛說。
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約125.56萬輛,鎖定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近年來,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多家民營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我國汽車市場發展注入新活力。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以稅收為例,2012年至2021年,民營企業占比從48%提升至59.6%。
劉漢元認為,《意見》明確了民營經濟的定位,并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發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民營企業堅定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相信國內新能源市場、新能源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將進一步發揮效能,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也將繼續領跑外貿出口,牽引全世界能源轉型。”
發力解決資金難題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未來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讓不少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阻,面臨一些發展困難和挑戰。”劉漢元說。
以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重資產產業,對資金需求規模大、數量多。一旦民營企業在資金方面出現問題,產品研發、擴產、日常經營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資金流動是民營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意見》明確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
“目前回款不好,主要看能否讓欠款業主加快付款。”提及目前企業發展存在的難題,北京憧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聰對《中國能源報》記者直言,“《意見》提出,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嚴格執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責任人的問責處罰力度。對我們來說是利好。”
“風電民營企業多數為制造企業和服務支持企業,處于風電產業鏈的上游,部分企業還可能面臨因下游企業回款流程慢、回款不及時出現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改善下游回款流程和時效,是對風電民營企業提供的最大支持。融資方面,風電民營企業不存在融資利率高的問題,而在于銀行等金融機構是否給企業提供貸款,或者說有沒有針對風電民營企業的專門產品和方案。”第三方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總裁張宇透露。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李金勇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存在類似的融資困境。“民營車企融資一直存在問題。銀行需要有效資產抵押,民企很難獲得銀行給予的信用貸款,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相比之下,央企、國企更容易拿到貸款。不過,現在民營企業金融貸款利率水平還是可以的,關鍵在于門檻、是否能夠拿得到。”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在《意見》解讀發布會上指出,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力度。《意見》著力完善欠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建立拖欠賬款清理與審計、督查、巡視等制度的常態化對接機制。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的制度,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
民營企業信心十足
“《意見》發布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家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作為民營企業,通威集團將加倍強化發展信心,放手拼搏,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奮斗。”劉漢元表示。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都是新能源創新技術的重要推動者。黃聰也信心滿滿:“我國陸上風機從2兆瓦做到3兆瓦,再到6兆瓦,現在到了10兆瓦甚至更大,海上風機也已經發展到16兆瓦、18兆瓦、20兆瓦,技術發展很快,成本降得也很快。我國風電技術創新已經實現從過去的跟跑到如今的領跑超越,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減碳技術和服務,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發展動力。”
李金勇認為,《意見》的出臺將促進、培養和發展新一批民營新能源車企。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效應日漸凸顯,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頭部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低,競爭力越來越強。在這種情況下,創新非常重要,新能源車企要加大轉型力度,進一步確立戰略思維,為能源轉型持續供能。”
張傳衛則提出,《意見》的出臺給民營企業創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不過,民營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絕不能“等、靠、要”,而要敢于作為,勇于擔當,不斷提升發展內生動力。“為此,我建議,要推動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同時,鞏固和加強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展民營經濟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我國擁有的超大規模市場這個優勢,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 | 中國能源報 記者 董梓童、姚美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