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呂彩虹 李重新)百年交匯,謀篇布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出中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藍圖。三峽集團廣大干部職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本網重磅推出“五中全會精神在三峽”系列,深入三峽集團建設生產運營開發一線,在工地、在電廠、在風場、在科研基地、在助力鄉村振興路上,反映基層聲音、記錄發展故事,一起探尋五中全會精神如何在三峽集團落地生根……
第十四站 我們來到 三峽船閘
海報設計:熊鑫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親愛的船員朋友,歡迎通過三峽船閘。為了保證過閘安全,請注意以下提示……”伴隨著廣播提示,三峽船閘人字門緩緩開啟,一艘艘排列整齊的貨輪有序駛入閘室。
2021年,這座貫穿長江中上游的咽喉要道已經安全高效穩定運行了18年。六千日風雨兼程,十八載不懈奮進。三峽船閘自運行以來已累計運行16.82萬閘次,通過船舶89.44萬艘次,旅客1223.18萬人次,通過貨物15.38億噸,在內河連續多級船閘航運史上創造了耀眼的成績。
長期以來,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為服務長江航運快速發展需要、始終致力于提高三峽船閘運行及檢修效率、船閘通過能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綠色發展之路——
通過開展設備設施技術創新改造,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研究實施上下游導航墻待閘,解決了“木桶短板”,每天可提高1-2個閘室;研發新型浮式系船柱改造方案、研究船舶過閘安全導航提速輔助系統等,解決了過閘船舶大型化發展產生的安全風險。
研發新裝備、新材料、新工藝,進一步縮短檢修時間。研發以移動式載人升降車等裝備構成檢修快速交通系統,研制智能化水工設施缺陷檢測、人字門聯門軸拆軸等快速檢修專用工裝,研發應用輸水廊道倒懸面快速修補新材料等。通過快速檢修裝備和材料的研制與應用,實現了船閘快速檢修,縮短了停航時間;近年5次計劃性停航檢修停航時間由傳統80-100天縮短至平均約26天。
全力推進關鍵設備“國產化”,防范“卡脖子”風險。2020年,圓滿完成北線船閘現地控制系統、防撞裝置和兩臺橋機共18套觸摸屏國產化替代。積極穩妥推進三峽船閘工業控制系統整體國產化替代,最終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
經過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制定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1項、企業標準8項,獲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三峽船閘檢修時間縮短了74%,三峽船閘通航率平均95%左右,通過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2011年船閘年貨運量過億噸,提前19年達到并超過設計規劃通過能力指標。2019年,過閘船舶實載貨運量1.46億噸,創歷史新高,是通航之初的四倍多。
一項項核心技術的成功掌握,不僅提升了三峽船閘檢修效率和通航能力,激發了水運潛力,更是加快了長江流域綜合運輸體系的優化調整,進一步吸引產業布局更快向長江沿線地帶和中上游地區聚集,增強了長江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助推了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
流域管理中心樞紐管理部副主任曹毅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只有擁有了關鍵核心技術能力,才能真正將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勇攀高峰的勇氣和‘十年磨一劍’的毅力,以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全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三峽通航建筑物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努力探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國征程中奮勇拼搏。”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