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組織的“‘一帶一路’典范工程下凱富峽水電站受限空間巖石利用關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召開。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質詢討論和評議,一致認為項目提供的資料齊全,內容詳實,符合科技成果評價要求,該項目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評價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陳湘生院士擔任副主任,評委會專家有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張宗亮教高、南昌大學周創兵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汪小剛教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李昇教高、中國水利學會湯鑫華教授。
下凱富峽水電站工程位于贊比亞南方省凱富埃河上,是中贊兩國合作的“一號工程”,也是贊比亞碾壓混凝土大壩之最。大壩的建設面臨眾多挑戰: 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建壩空間受限;毗鄰贊比亞國家公園,壩區附近環保要求高;建筑材料的產能較低,交通運輸條件有限;工業基礎薄、經營風險高等。針對這些難題,由水電十一局牽頭,聯合中國電建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組建研發團隊,依托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受限空間精準勘察、動態設計以及精細施工關鍵技術。在勘察中,使用無人機航測與原位試驗勘察結合,揭示不利地質結構與地上、地下水工結構耦合作用機理。在設計中,運用圍巖穩定控制與緊湊布置方法,首次取消了筑壩全面固結灌漿,優化壩基處理措施。在施工中,提出開挖體型、尺寸精準開挖關鍵技術,采用土石方平衡利用和采石場精細開采技術。創新性地設計了“七洞一井”的“世界第一調壓井”,研發了強防護、弱開挖、少擾動的綠色施工關鍵技術,實現了勘察精準、設計優良、施工精細,為“一帶一路”及受限空間大壩的安全、優質、高效、綠色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該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其中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省部級工法3項、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6篇,提出了中國海外水電建設從精準勘察、動態設計到精細施工的成套控制方法和技術。同時社會經濟效益巨大,在綠色環保方面,節約柴油384.3萬升,共節約碳排放3189噸。項目發電每年減少碳排放66.35萬噸。新技術發展方面,實現了國內外技術融合,取得勘察設計和開挖技術進步,成為“一帶一路” 中外合作典范。將獲得經濟效益128億元,節約土石方開挖365萬方。
水電十一局代表項目組對學會的精心組織及與會專家的悉心指導表示感謝,并將根據評價委員會意見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積極申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
評審會
下凱富峽大壩蓄水
下凱富峽水電站下游河道開挖后地貌
科技成果(部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