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國資國企認真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決策部署,聚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和經營機制市場化水平,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厘清“三個主體”,更高質量提升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水平
聚焦構建權責法定、權責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促進各治理主體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切實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一是堅持深度融合,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開展“在公司治理中更好發揮黨的領導作用”課題研究,出臺《省屬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工作措施》等改革舉措,動態優化黨委前置研究討論、研究決定“兩張清單”,省屬企業清單優化率達83.81%。
二是堅持規范科學,提升董事會建設質量。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省屬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的實施意見》,配套外部董事履職支撐、董事會秘書管理等制度辦法,實現董事會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拓寬外部董事來源渠道,省屬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達180余人,各省屬企業集團均配備1-2名專職外部董事。著力提升外部董事素質和履職能力,強化考核評價結果運用,解聘不勝任或不適宜的外部董事14名。優化派員列席董事會機制,及時掌握企業董事會運行情況。
三是堅持放管結合,引導經理層更好履職盡責。全面落實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總經理向董事會報告制度,進一步推動董事會對經理層實施精準考核,總經理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授權行權情況,及時動態調整授權。指導企業分層分類確定細分業務領域的具體權責事項,以“決策程序”形式明確行權主體、行權方式,使黨委、董事會、經理層權責邊界更加明晰,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健全“三能機制”,更廣范圍推動國有企業按市場化機制經營
聚焦更廣更深落實三項制度改革,以“破三鐵”為重點,健全“三能機制”,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一是堅持能上能下,打破“鐵交椅”。推進省屬企業集團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形成任職有期限、經營有目標、屆滿有考核、考核有剛性、獎懲有力度的運行機制,激發經理層活力。按照“既對標行業跳起摸高,又對標歷史合理增長”原則,“一人一表”差異化確定契約目標,定量指標占比不低于60%、共擔指標占比不高于50%,個性指標不超過3個,確保契約可量化、有挑戰。推動監管企業落實剛性退出制度,指導企業設置“雙70”退出底線,“雙80”合格線,一旦觸發據實解聘或調整,因觸發契約條款退出原崗位的經理層成員達15名。
二是堅持能進能出,打破“鐵飯碗”。強化領導班子考核,從經營、發展、改革等5個維度建立52項評價指標體系,“一企一策”精準畫像,形成領導班子勝任力指數,為省委、省政府調整優化企業領導提供重要依據。將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周期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周期進行銜接,定期開展差額競爭上崗,打破崗位壁壘,推動人崗適配,各級子企業新聘任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率達到82.97%。支持省屬企業細化優化員工市場化退出標準和渠道,明確降崗、解除勞動合同等退出情形,經考核后轉崗、降級、內退員工達338名。
三是堅持能增能減,打破“鐵工資”。完善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強化工效聯動,省屬企業集團領導班子績效薪酬占比超67%,中層管理人員績效薪酬占比超50%,對承擔重大功能任務導致工效不聯動、工資水平低于25分位值的企業,“一企一策”托底調控,保障職工權益。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薪酬分配向作出貢獻的創新研發團隊、高技能人才、一線艱苦人群傾斜,提高關鍵崗位薪酬競爭力,穿透監管薪酬過高偏高子企業負責人,合理調節過高收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