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崔徐波)浙江,以“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環境,成為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如何利用好山水資源,浙江人一直想在前、干在前。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開創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16年來,安吉一直是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的典范。
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就是三峽集團攜手安吉,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全貌 本文攝影:崔徐波 毛翔春
6月,長龍山電站主廠房,深夜像白天一樣明亮和忙碌,來自長龍山公司、設備廠家、設計、監理、施工等多家單位的六七十人正在緊密協作對1號機組進行有水調試。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建工集團長龍山公司副總經理李國亞在現場指揮部已經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第一時間協調參建各方解決問題,確保調試工作高效進行。
“我們不生產電,我們只是電的搬運工。”在接受采訪時,李國亞幽默的開場白,讓記者瞬間對長龍山電站有了形象理解。
▲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有水調試現場
電能是一種特殊商品,它的生產和使用是同步的,社會需要多少負荷,發電廠等發電單位就同步相應出力。由于時空和區域發展等因素,社會用電負荷在不同時段和地區形成用電高峰和低谷,此時,發電廠通過改變發電機的出力來調節,維持發電、用電功率平衡,保持系統電壓和頻率穩定。
怎樣確保這些清潔低碳卻“情緒不穩”的電能平穩發揮最大功能?儲能尤為重要,抽水蓄能電站是電力系統中最可靠、最經濟、壽命周期長、容量大、技術最成熟的儲能裝置,作為“西電東送”配套措施的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就成為電力負荷中心區“蓄能池”“充電寶”,這座“充電寶”“調節器”,就把用電低谷過剩的電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適時發出,保證電網系統穩定。
“抽水蓄能電站正好可以完美擔任這個角色,利用上、下兩個水庫天然落差,抽水充電,放水發電,像一個巨型充電寶,一抽一放,把過剩的電能變成水的勢能有效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階段把儲存的水再轉為用戶需要的電能,不僅可以提高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可利用小時數,同時利用機組自身的轉動慣量,還可以保障電網的運行穩定性,讓電力系統更加綠色、安全、高效。”李國亞介紹。
抽水蓄能電站雖優點突出,但是對地理位置要求卻十分苛刻,在相近的位置要有高點、低點和水源,還要靠近電網用電中心。
長龍山電站,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下水庫高差700多米,直線距離2.5公里,上庫借助兩側山體,筑壩成庫,下庫攔河而建,水源充足,依山就勢,順勢而為,水通過山體里連接上下庫的三條輸水系統和主廠房發電機組循環流淌,綠水青山就轉變成了金山銀山。” 站在海拔1060米的觀景臺上俯瞰全貌,長龍山公司副總經理謝永英自豪地介紹著電站巧妙的設計。
▲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
三峽集團建設的長龍山電站地處長三角用電負荷中心。電站工程于2015年11月開工建設,2021年6月底首臺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11月全部機組發電。電站安裝6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1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24.3億千瓦時,兼具調峰、填谷、事故備用、儲能、黑啟動等多種作用,作為華東電網優質的調節器、穩壓器、平衡器,對于增強華東電網的調峰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實現這一莊重承諾?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關鍵措施之一。提升新能源發電占比,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則是關鍵之關鍵。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并入電網,清潔電能“充電寶”作用更為突出。抽水蓄能電站——這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儲能技術,將擔負起消納新能源、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重任。
相關部門預測,2021-2030年,中國將新增56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抽水蓄能電站,是2010-2020年的3倍。作為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三峽集團已將發展抽蓄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作為三峽集團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的主體單位,三峽建工集團除了建設長龍山電站,還在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遼寧、吉林、四川等地有序推進多個抽水蓄能項目。這些‘充電寶’陸續建成投入運行,將成為保障中國新型能源體系的堅強動能,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三峽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世平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