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
6月21日,首條“川電入贛”的能源大通道——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運,“西電東送”再添清潔能源大動脈。
作為參與勘察設計方,中國能建廣東院設計團隊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為助力打通這條電力大動脈,貢獻出不可或缺的智慧和力量。
精細打造受端換流站之“心”
這條大動脈的尾端——±800千伏南昌換流站,是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受端換流站,來自千里之外的清潔水電,通過它,源源不斷地注入中東部地區。
換流站內設內設高低端閥廳各2座,共布置24臺工作換流變壓器、4臺備用變。負責換流站閥廳設計的中國能建廣東院,擁有豐富閥廳設計經驗。該院設計團隊從精細處著手,持續優化閥廳總體布置及內部各關鍵點帶電間距,并針對不同技術路線的閥廳設備進行研究、比選,實現了閥廳設備的全面國產化應用。
“我們還充分考慮后續施工、運行、檢修中的實際需求,通過增設照明遠程控制系統、優化不同工藝專業間配合方案、增加安全防護措施等精心設計,較好提升工程作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換流站閥廳設計上,廣東院項目設計總工程師葉盛介紹說,整個設計團隊追求卓越,用心作為,打造換流站之“心”。
尋最優路徑穿梭“地質博物館”
廣東院負責勘察設計的該工程116.6公里直流線路,位于云貴川交界的昭通市,途經彝良、鎮雄等縣,地處云貴高原北部斜坡地帶,2/3線路途經崇山峻嶺、奇峰深澗、縱橫溝壑,沿線地勢陡峭,地質狀況復雜。
“線路途經區域,溶洞、溶槽、軟土、粉砂、孤石群、超硬巖石、采空區……各種復雜地質都有,真可謂‘地質博物館’。沿線山體滑坡、危巖落石、崩塌也時有發生。”廣東院項目設計總工程師莊志偉說。
線路勘測之初,廣東院團隊便馬力全開,深入云貴高原地區,采取全方位測量勘探手段,積極開展高強度實地勘察,最終,歷時3個半月完成全部塔位的地質鉆探。
在施工圖階段,設計團隊精心策劃,開展多方案比選、多角度優化,對不良地質區域進行合理避讓,并不斷優化線路路徑方案,以扎實細致的設計成果為工程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