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兩項政策相繼發布。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正通過電價市場化改革與綠證交易機制的雙輪驅動,推動能源產業邁向轉型發展新階段。新能源電價改革優化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化定價機制,而綠證市場的完善則為綠色電力消費提供了市場化激勵。兩者的協同發展,不僅提升了新能源項目的經濟競爭力,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能源電價改革:市場化定價助力新能源消納
我國新能源電價政策經歷了從固定電價到市場化交易的過程。過去,我國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實行固定上網電價或補貼政策,保障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初期發展。但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擴大(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14.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原有的電價定價及補貼模式難以為繼。近年來,我國逐步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2019年起,新批準的風電、光伏項目逐步取消補貼,實行平價或競價上網;2021年啟動全國綠電交易,允許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獲取溢價收益;2023年進一步完善市場化電價政策,鼓勵新能源在高峰時段參與市場交易,提升電網調峰能力。今年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通知》要求,推動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全面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為平衡能源轉型深層矛盾、加強新能源發展可持續性注入了新動能。
從長遠和電力系統整體角度看,我國實施的新能源電價市場化改革將對能源轉型產生三方面促進作用:一是能提升新能源項目經濟性,市場化交易使優質綠電獲得溢價,增強企業投資動力;二是能優化電力資源配置,通過價格信號引導新能源合理布局,減少棄風棄光現象;三是能推動煤電角色轉變,煤電從主力電源逐步轉向調峰和備用電源,促進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
綠證市場發展:市場化機制激勵綠色電力消費
隨著新能源裝機與電力市場的發展,綠證交易機制也在快速演進。我國綠證制度自2017年啟動,初期以自愿認購為主,市場活躍度較低。近年來政策加速完善,2023年起,實施強制約束與自愿認購相結合的政策,將綠證交易范圍擴大至所有可再生能源,并探索對高耗能企業設定綠電消費比例要求;并注重與國際接軌,推動綠證與碳市場的銜接,部分綠證可抵扣碳排放配額,增強企業購買意愿;2024年實行綠證核發全覆蓋,風電、光伏、水電等均可申領綠證,有力擴大了市場供給;今年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需求、交易機制、應用場景、綠證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措施,以構建強制消費與自愿消費相結合的綠證消費機制為核心,加快推進綠證消費。
我國綠證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對能源轉型具有三方面促進作用:一是促進企業用能綠色轉型,蘋果、特斯拉等跨國企業及國內龍頭企業可通過采購綠證實現100%綠電目標;二是增強消費者低碳意識,綠證認購向個人用戶開放,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習慣;三是促進可再生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綠證交易為可再生能源提供額外收益,降低對財政補貼的依賴。
協同效應:電價改革與綠證市場共推能源產業升級
新能源電價改革與綠證市場并非孤立發展,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者的協同效應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新能源交易價格與綠證收益共同構成新能源項目的綜合收益,使得價格發現機制更完善,可有效提高新能源發電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二是電價改革優化電力交易,綠證市場激勵綠色消費,合力形成“發-輸-用”閉環的市場化新能源消納體系;三是新能源經濟性提升和綠證需求增長相結合,倒逼傳統煤電逐步退出或轉向靈活性調節。
由此可見,《通知》與《意見》兩項政策的發布,將對新能源發電企業、傳統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以及政府和監管機構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推動能源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從新能源發電企業看,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有助于提升電價透明度,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綠證交易,企業可以獲得額外收入,提高新能源發電項目經濟性;政策支持將吸引更多投資進入新能源領域,促進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與此同時,市場化改革可能帶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提升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從傳統化石能源發電企業看,企業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需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同時,隨著新能源占比提升,傳統發電企業的市場份額可能受到擠壓,需調整戰略以適應市場變化。
從電網企業看,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需要電網進行升級和改造,提升電網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電網企業需優化電力調度機制,平衡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電網企業需提供更多的市場服務,如綠色電力證書的交易和結算服務。從電力用戶看,企業和個人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綠色電力證書,證明其使用了綠色電力,提升環保形象;市場化改革可能帶來電價波動,用戶需關注電價變化,合理規劃用電成本。此外,政府和監管機構也肩負著政策執行和市場監督的責任,一方面,需加強政策執行和市場監管,確保市場化改革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需加強對綠色電力證書市場的監督,防止市場操縱和虛假交易。
新能源電價改革與綠證市場的協同發展,標志著我國能源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新階段。通過完善市場化機制、激勵綠色消費、優化能源結構,中國正加速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邁進,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方案。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任妍 于澤邦 單位: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