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行業要聞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是行動派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11-17 09:31:58

    集結全球15所高校、跨越18個時區、一周內近30場活動、吸引百萬人次參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召開期間,全球青年零碳未來峰會同步上線。峰會由清華大學發起成立的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主辦,以COP26舉辦地英國格拉斯哥為主會場,代表們從六大洲九個國家接入云端,共同為解決氣候問題獻計獻策。

    從推動《巴黎協定》簽署生效到托舉青年一代登上零碳舞臺,從扭轉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到以大國擔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關鍵力量,背后是中國言出必行、行勝于言的戰略定力。

    “光有目標,沒有行動,沒有政策,那算什么力度?”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指出,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上,“我們是認認真真在落實”。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王林)

    01

    “制造行動假象的文本比達不成協議更糟糕”

    為期兩周的COP26,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以來的首次氣候大會,被視為拯救人類免于氣候災難的“最后一次機會”。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介紹,談判有4個主要目標:到本世紀中葉確保全球實現凈零目標,并保持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保護社區和自然棲息地;調動資金,發達國家須兌現每年籌集至少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的承諾;敲定《巴黎規則手冊》,推動《巴黎協定》全面運作。

    截至11月13日閉幕,大會達成決議文件,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共識。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COP26沒有達成的共識包括:結束對化石燃料的投資;逐步淘汰煤炭;對碳排放定價;保護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群體;兌現氣候融資承諾。他表示,與會各方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但還“不夠”,并呼吁發達國家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挑戰的承諾。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指出,氣候融資是COP26的重要議題。發達國家承諾在2020年前,每年從各種渠道聯合調動1000億美元用于解決欠發達國家迫切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需求,這個承諾沒有完全兌現且面臨延遲,引起欠發達國家的強烈不滿。

    在多位氣候觀察人士看來,部分內容更多停留在空洞的言辭。“對遭受致命洪水、熱帶氣旋等打擊的人們來說起不到任何幫助,制造行動假象的文本比達不成協議更糟糕。”國際行動援助組織氣候政策協調員Teresa Anderson稱。

    “我們并沒有在發達國家的承諾和進展中看到誠意,聽到的口號遠多于實干。”參與談判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高翔舉例說,加拿大2020年1月提交的履約報告預測,2020年減排6%、2030年減排10%,距離其此前承諾的2020年減排17%、2030年減排40%—45%存在明顯差距。“更糟糕的是,該國2018年、2019年實際排放量逐年上漲,這些都讓人無法對其實現承諾建立信心。此外,歐盟、美國、日本甚至排放還在增長的加拿大都提出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都沒有提出實現目標的清晰路徑。”

    02

    “說了我們就得做到,這才能真正體現行動力度”

    相比之下,中國始終通過有力行動和實際成果,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COP26召開首日,在解振華及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與古特雷斯的會談中,古特雷斯希望中國代表團在COP26期間一如既往積極發揮影響力,加強與各方溝通協調,為推動COP26取得成功貢獻力量。

    “中國不光是說,而且在實實在在地做。不僅確定目標,還確定了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行動、投資,有時間表、路線圖,說了我們就得做到,這才能真正體現行動力度。”針對近期部分西方國家質疑中國在氣候問題上的誠意和可信度,解振華直言不諱——“這是無稽之談”。

    數字最有說服力。最新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目標,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中國不僅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還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等扎實成績。截至2020年底,中國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場,光伏產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及地區,降低了全球清潔能源使用成本。”參與白皮書編制的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環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馮相昭強調,中國確定的國家自主貢獻新目標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現有成果也非一蹴而就,但中國言行一致并為之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COP26召開前夕,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家聯絡人向《公約》秘書處正式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和《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這是中國履行《巴黎協定》的具體舉措。高翔坦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需要排放空間,“但我們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責任,連續滾動提出雄心與務實兼備的行動目標,并以實際行動兌現國際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示范。”

    03

    “我們在同一個大船上,都得盡自己最大的能力”

    應對氣候變化離不開全球同舟共濟。“我們主張,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所有的國家都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大船上,都得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要展現建設性,能夠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減排效益。”解振華表示。

    發起建立“基礎四國”部長級會議和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等多邊磋商機制、積極協調“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立場、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參加二十國集團等框架下氣候議題磋商談判……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在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COP26期間,中國的努力又一次結出果實。11月10日,中國和美國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引發全球關注。雙方贊賞迄今為止開展的工作,承諾繼續共同努力,并與各方一道,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各國國情的基礎上,采取強化的氣候行動,有效應對氣候危機。雙方同意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

    解振華在隨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達成聯合宣言,雙方舉行了近30場視頻會談,還在上海、天津、倫敦、格拉斯哥進行4次面對面會談。中美在《巴黎協定》溫控目標、自主貢獻、全球適應目標、資金等問題上形成了一些共識,在減緩、適應、支持方面,達到平衡、有力度、包容性的成果。“此外,希望《巴黎協定》第六條,關于全球市場機制及透明度等問題可達成共識。中國已經建立起了碳市場,目前穩中有升,希望全球都可以建立起碳市場,避免碳泄漏、促進貿易公平。”

    “中美達成聲明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多國媒體予以高度關注。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指出,中美達成協議是對氣候行動緊迫性的認可,雙方商定的聯合步驟,即關于甲烷、森林和技術轉讓具有重要象征意義。西班牙《先鋒報》撰文稱,COP26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中美兩個大國的態度,而中國早已表達了保護環境的意愿。

     

    圖片

     

    評論:氣候治理需要更多中國這樣的行動派

    文丨本報評論員

    二戰以來最復雜的多邊談判之一又迎來了膠著時刻。

    從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氣候條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的1994年算起,全球參與的氣候談判已經走過27年。其間,除了艱難達成兩份雖具有約束力,但卻遠未得到徹底執行的全球化協議——《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之外,拿得出手的成果寥寥。談來談去,各說各話,分歧遠多于共識,人類面臨的氣候威脅不降反增。

    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氣溫升高與氣候風險是非線性的伴生關系,每1攝氏度的溫升,都會導致氣候風險的幾何級數增加。而聯合國氣象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的10年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召開前一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更是拋出了一份令人感到絕望的分析報告:基于最新提交的160多份國家自主貢獻減排目標測算,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升高約2.7攝氏度,而《巴黎協定》劃定的溫升紅線是2攝氏度。更高的溫升幅度意味著極端氣候災難的大范圍降臨。而要避免這樣的毀滅性結局,全球化的強力氣候行動是唯一出路。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當美國炮制20年前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的荒唐一幕,于2017年悍然退出《巴黎協定》,導致全球氣候談判進程大步倒退時,如果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像美國一樣任性無為,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氣候談判必將陷入死局。

    但是,中國堅定選擇做氣候治理的行動派。數字為證: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大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2010年至2020年退耕還林還草約1.08億畝;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可再生電源裝機及投資總額連年穩居世界第一……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貢獻了扎扎實實的中國力量、中國方案。

    就在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召開前夕,中國陸續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并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向世界深入闡釋了新時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理念、新戰略,用一系列實際行動為格拉斯哥氣候大會的順利召開營造了積極氛圍。在氣候行動力嚴重不足的當下,中國的自我加壓、率先垂范顯得彌足珍貴,主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盡顯無遺。

    只有行動,愿景才能變為現實。氣候變化有明顯的滯后效應,今天的氣候異象,根源出在率先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一兩百年來的肆意排放,他們對全球氣候變暖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歷史累計排放量是中國的8倍之多。因此發達國家在加大當前及未來減排力度的同時,有義務幫助欠發達國家更好地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在此背景下,發達國家能否兌現12年前在哥本哈根許下的承諾,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將成為決定氣候行動成敗的關鍵一環。

    天下事,以實則治。面對海量爭議和分歧,寄望于通過兩周唇槍舌劍式的談判畢其功于一役是不現實的,但只要所有國家都能行動起來,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保持下去,氣候大會就是成功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更多像中國這樣的行動派。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天堂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