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秋風,送來了豐收的消息,全國各地都在舉行慶祝活動,慶祝著豐收的喜悅,也慶祝著我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山東煙臺的牟平區,村民們聚在一起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
83歲的牟平玉林店鎮石溝村村民王善芝,在今年有了一個新身份———光伏運維員,他主要負責所在村子光伏設備的檢查。“我這歲數也干不了別的,每天到項目現場溜達一圈,看看光伏板臟不臟,配電箱、護欄等有沒有安全隱患,一年收入1200元,吃穿不愁了!”王善芝高興地說。
2016年以來,牟平區先后在46個省定扶貧重點村和6個市級扶貧重點村,分布實施了51個村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和2個鎮級發電項目。牟平區扶貧辦副主任算了一筆賬:以玉林店鎮小宅村為例,村莊投資40萬元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收益達8萬元,去年村里光伏運維員享受分紅500元,再加上區里統籌的扶貧政策,一年總收入至少在6000元以上,穩穩地超出脫貧線標準。
光伏扶貧項目維護簡單,投入運營后看護成本低,能創造就業機會,給百姓創造實實在在的收益。“運維員主要是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出來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人,他們每年除了1200元的專崗收入外,還能享受光伏產業項目收益分紅,加起來每人每年約為2000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