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以來,央國企在光伏電站資產領域動作頻頻,國家電網、國電投、中廣核等央企紛紛轉讓下屬新能源公司股權,而地方國企則開啟積極“接盤”之旅,其中廈門建發集團尤為引人注目。
廈門建發集團借助旗下上市公司建發股份深入光伏領域。近期,先是在 12 月 9 日接管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據內部消息,尚德電力高層已完成更替。此前的 11 月 8 日,建發股份旗下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與 ST 中利簽訂《預重整投資協議》接盤 ST 中利。實際上在此之前,建發股份已通過建發清潔能源等四家子公司對光伏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了廣泛布局,業務涵蓋海外營銷、項目開發投資、供應鏈運營以及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運營等多方面,只是在光伏制造板塊存在短板。
無錫尚德創立于 2001 年,曾在施正榮帶領下輝煌一時,是全球最大光伏企業并在紐交所上市,但因行業競爭與政策打擊走向破產重組,后歷經多輪轉手。盡管命運波折,其仍有豐富制造基礎與海外品牌積淀,海外業務占比曾達 70%,這對主營供應鏈運營且占公司營收 70%的建發股份極具吸引力。托管無錫尚德,建發股份可在低財務風險下深度參與光伏產業鏈,優化供應鏈運營能力。
建發股份采用創新性托管模式,正如武飛所強調“只管事兒,不出錢,接受委托來管理”,有別于常見并購重組路徑。地方國企投資需謹慎,建發股份選擇困境但有價值企業,如 ST 中利的電纜與光伏制造業務可補強自身產業鏈。此模式下,建發股份不承擔過多財務風險與資金投入,還能利用無錫尚德海外品牌影響力,獲取托管費用并充實數據資產。不過,這種跨省異地托管且創新的模式能否成功整合資源、實現多贏,尚待時間檢驗,它為地方國企在光伏資產介入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范例,也讓我們對建發股份后續在光伏領域的作為充滿期待與觀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