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西縣官地鎮關溝,只見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照耀下如“鏡面”般閃閃發光,原本一片片荒漠的生態“負資產”正成為發展“綠電”的“熱土”。
“以前礦區這光禿禿的,今年就大變樣了。這里所有光伏板不僅可以獲取清潔低碳新能源,還能與礦區生態恢復有機結合。未來還能嘗試發展特色農業,帶動村民增收。”龍頭山村黨總支書記郝俊和滿懷憧憬地說。
曾經的官地鎮礦產資源豐富,當地人靠挖礦為生,經濟快速發展。可隨著經年的無序開采,礦產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2020年,官地鎮推進關溝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治理面積9.79平方公里。2022年,招商引資推進“光伏+礦區生態治理”項目,通過對礦山進行全面治理和分塊成片式鋪設光伏發電板,實現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生態恢復、土地立體利用,總投資近6億元。2023年9月28日成功并網發電。并網發電后,年均等效利用小時為1694小時,首個完整年度凈利潤將達到571萬元,25年的年均發電量約21472萬kWh,年產值約8113萬元。
“我們在水土條件較好的區域種植檸條等生態作物,并采用‘光伏+生態’開發模式,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促進礦區加速綠色蝶變,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官地鎮鎮黨委書記邊磊磊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