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錫東水廠看到,生物接觸氧化池上方均已鋪上安全防護網,未來,這里約1.8萬平方米的生物接觸氧化池、沉淀池頂部將身披“銀甲”,成片的光伏板把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零碳的“綠電”。記者從市水務集團下屬星源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南泉水源廠和錫東水廠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本月初正式開工,兩個項目預計今年8月并網發電,實現土地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雙贏。
蘆村污水處理廠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
錫東水廠日產能為60萬噸,平時就是“用電大戶”,如何最大化利用水廠空間提高發電量滿足自身用電需求?星源科技的蔡重元介紹,充分發揮構筑物上方空間面積大、場地開闊的優勢放置光伏板,不僅發電量高、節能減排,還能合理實現降本增效。“以錫東水廠分布式光伏電站為例,預計建成后年均發電378.5萬千瓦時,可減少約3118.8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他說,除了基本滿足水廠用電“自給自足”的需求,新建的光伏電站如有多余電量則饋入電網。
據介紹,目前無錫水務已先后在錫澄水廠、蘆村污水處理廠、澄西水源廠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據測算,2023年累計發電75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省標準煤225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180噸。
另悉,南泉水源廠利用水廠內生物接觸氧化池、調節池頂部及其他場所共約1.4萬平方米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2.5兆瓦。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為220.1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約1813.62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探索‘水務+光伏’低(零)碳發展模式。”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有更多光伏電站項目陸續上線。隨著越來越多光伏電站的落地,能否科學運維管理成為擺在水務集團面前的新問題。當前,星源科技正積極開發光伏智慧管控平臺,將公司所有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整合到“一張網”中,運用數字孿生技術還原廠區和光伏太陽能板實景,實時采集光伏電站系統運行數據,并根據發電效率數據分析為場站設備維護提供依據,平臺預計年底上線。(中國江蘇網 姚程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