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電價下調、煤炭價格上漲、利用小時數下降、計劃電量減少、新增裝機受限、超低排放改造提前……2016年已近尾聲,燃煤發電行業卻沒能等到什么“好消息”。
國家政策導向十分明確:煤電不能再擴張了!《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一月有余,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行業均迎來了自己的“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的建設目標,煤電發展規劃則遲遲未出臺。時代變了,煤電角色變了,而當G20峰會召開、夏季空調負荷創新高、冬季集中供暖范圍擴大,國計民生重擔在肩時,煤電仍在堅守。
2016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十二五”期間的耕耘開始在2016年開花結果,“十二五”期間的隱患亦在2016年浮出水面。當變革開始、輝煌不再,煤電不得不走出“舒適圈”,迎接競爭激烈卻富有生機的未來!
過剩
審批建設“急剎車”
依托“三個一批”措施和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十三五”期間將煤電總量控制在11億千瓦以下。
“十二五”過后,我國整體上處于電力富裕狀態,“拉閘限電”逐漸成為歷史。煤電機組運轉不受自然條件影響,穩定的出力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與平穩運行提供著保障。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用電量增長開始減速,加上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煤電機組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接到電力公司低負荷運行甚至停機的安排,機組設備閑置率普遍提高。
2014年,火電項目審批權下放,2015年火電項目環評審批權下放,地方政府對于煤電項目的投資熱情迅速提高,新上煤電項目數量大幅增長。彼時仍在不斷降低的煤炭價格,成為企業大量上馬煤電項目的一大動力,發電企業、煤炭企業,甚至非能源類企業也來分羹。投資熱度上升加劇了發電量增速與裝機容量增速的不匹配,煤電市場迅速走向飽和。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曾指出,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未來幾年,我國煤電行業將會變成現在的鋼鐵和煤炭行業。為此,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接連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通知》、《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三份重要文件,提出要“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減一批”,除江西、安徽、海南、湖北外,28個省級電網區域被列為煤電規劃建設紅色預警地區。
中電聯發布的電力工業運行簡況指出,今年前11個月,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756小時,較去年同期降低了204小時,為200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經濟下行帶來的影響仍未消退,只有山東、江蘇、河北三個省份的火電利用小時數超過4500小時。
煤電過剩問題在今年蓋棺定論,“急剎車”來得及時。截至今年11月,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5.7億千瓦,火電10.4億千瓦,其中燃煤機組約占9億千瓦左右。《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力爭將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前有總量控制目標,后有“三個一批”措施和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煤電企業依靠擴大裝機規模尋求發展的時代已宣告結束。
減排
超低排放全面提速
改造時間節點提前,鼓勵措施日趨完善,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順利。
電力項目建設周期長,“十三五”期間仍將有近2億千瓦煤電項目建成投產。煤電“過剩”也許在未來幾年內還要為人詬病,但“污染”的帽子,煤電摘得堅決。
2014年被稱作“超低排放”元年,明確了“超低排放”的概念,開始了最初的嘗試。2015年則是各種技術路線在各種容量等級機組上的探索與推廣,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根據統計,2015年全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助力電力行業減排成效顯著,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與此前排放峰值相比,分別下降了93.3%、85.2%、82.0%。
2016年,“超低排放”改造結束了蹣跚學步,開始奔跑。超低排放改造時限提前,東、中、西部地區滿足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要分別于2017、2018、2020年前完成相應改造工作。國家能源局、環保部于6月28日發布《關于印發2016年各省(區、市)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目標任務的通知》,將改造任務分解細化。地方政府則通過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提高沒電企業改造積極性:《山東省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績效審核和獎勵辦法(試行)》按照機組改造減排量與逐年“退坡”的獎勵標準,給予當地企業總額超過2.8億元的獎勵資金;《山西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省級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機組容量與脫硫系統改造方式確定投資標準,對2017年底前完成改造的機組給予相應獎補資金……
政策的出臺讓早先對于超低排放的反對與質疑聲迅速減少。盡管超低排放在技術細節的規范、監測及評價標準、各地改造經濟性與必要性等方面仍存在可以討論與改善的空間,但當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開始侵蝕原先屬于煤電的市場份額時,“將自己打造為比燃氣發電還清潔的電源”已是煤電謀求生存必須要走的道路。一年時間,已有越來越多的燃煤電廠實現了“全廠超低排放”。
環保改造在電力行業的強力推行也激發了環保行業的活力。多元化的技術路線讓電廠有了更多選擇,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環保改造成本不斷降低,同時促進了環保行業整體水平提高。隨著超低排放改造在電力行業內的迅速成熟,環保行業的未來或將移向燃煤電廠的三氧化硫、汞、廢水、固廢排放,并逐漸向非電行業延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