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浪潮中,中國華電所屬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能公司”)敢為人先、干字當頭,在氫能產業賽道上爭當“領跑者”,跑出“加速度”,以汗水和成績書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的“華電答卷”。
產業布局啟航,綠氫生產存儲取得成效。“當監測屏顯示純度穩定在99.999%時,整個控制室都沸騰了!”氫能公司技術人員沈向瓊激動地說。2023年12月,氫能公司率先產出純度達99.999%的綠氫,實現100%綠電制綠氫,年制綠氫規模達7800噸。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批復、首個投產的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拉開了自治區氫能產業布局大幕。該項目包括12萬千瓦風電、8萬千瓦光伏及2萬千瓦時儲能資源。在氫儲環節,氫能公司以14.4萬方儲氫球罐筑牢氫能存儲根基。
創新成果運用,綠色發展效能穩步釋放。產業發展的背后是技術創新支撐。2024年11月26日,工業天然氣摻燒綠氫示范項目點火成功,創下“三個國內之最”——最早實現工業應用、最高摻燒比例、最大年度摻燒規模,該技術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相關成果入選“十四五”能源創新案例,并被寫入《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6月24日,氫能公司與內蒙古豐洲材料有限公司聯合推進的工業天然氣摻燒綠氫項目的正式投運標志著又一個可復制、可推廣工業天然氣摻燒綠氫項目成功運行。7月18日,氫能公司與包頭威豐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推進的工業天然氣摻燒綠氫項目也正式投入運營。
牽頭成立聯盟,構建綠氫消納運輸體系。2025年8月14日,在氫能產業發展大會暨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氫能產業發展推進會上,氫能公司展示了自治區首個投產的“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進展情況及取得的成績,牽頭組建的綠氫自循環合作消納聯盟開始運行。聯盟中,氫能公司與包頭燃氣合作,依托現有管道網絡為工業園區提供摻氫混合氣;聯合內蒙古中浩燃氣開發高比例摻氫技術,緩解工業天然氣緊缺難題,為化石能源向氫能過渡提供“華電方案”。
“加氫40分鐘就能續航400公里,每公里成本比柴油車低多了。”加氫站劉強指著一輛氫能重卡說。用氫場景的多點開花充分彰顯著氫能產業的活力,從與內蒙古金鄂博氟化工合作的天然氣摻燒項目,到為北奔氫能重卡量身打造的5條煤炭運輸線路,再到即將開展的固陽東方希望煅燒領域摻氫應用,氫能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工業、交通等領域的多元化用氫格局。全長190公里的達茂旗至包頭市區輸氫管道已獲核準,該項目屬于內蒙古自治區“一干雙環四出口”綠氫輸送管網支線項目,也是自治區電力企業中第一個建設的長距離輸氫管道項目,建成后年輸氫量可達20余萬噸,將實現高純度氫氣長距離、低成本運輸的歷史跨越。
展望未來,氫能公司將加快推進氫能礦卡試點及市內輸氫管道建設,持續織密氫能網絡,以央企擔當推動氫能產業從“示范”走向“規模”,為集團公司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