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節點,全國各地紛紛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就地過年”,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發布倡議,希望地方政府為“就地過年”人員提供便利的、人性化的,同時又是暖心的保障服務。
目前,全國已有不少地方送出政策大禮包,例如,北京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同時向在京過年的人員發放消費券,天津、杭州等地也發出“留崗紅包”,深圳龍華提供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補貼,用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政策鼓勵民眾就地過年。
事實上,不管是發放優惠券也好,還是給生活補貼也罷,都是惠民利民的好事,更是拉動經濟消費的重要舉措。早在去年年初,為了保障民生,拉動消費,銀川市興慶區、西夏區、金鳳區相繼出臺方案,計劃向市民發放消費券,讓居民享受消費優惠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服務業的全面復工復產。這一次,政府向留在本地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生活補貼,正向作用同樣值得期待,尤其是在新春佳節之際,其意義更加非比尋常。
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春節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節日,闔家團圓才叫真正的過年。眼下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能返鄉與家人團聚,這時候能拿到一份滿是誠意的政府補貼,心里自然會踏實幾分,且不論這份“紅包”的薄與厚,至少能讓身處異鄉的留銀人員感受到一份溫暖與關懷。
讓“就地過年”群體輕松愉快地度過這個春節,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更是一座城市溫度的集中體現,興慶區政府的這項惠民舉措,對留在本地過年的外地人是一種精神慰藉,也透露出滿滿的人情味。
說到底,引導“就地過年”不只是口頭上的呼吁,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善政托舉,在這方面,無疑開了好頭。